【阅读散记】阅读周国平(5)-- 惜命、拼命、使命

【阅读散记】阅读周国平(5)-- 惜命、拼命、使命_第1张图片
周国平-觉醒的力量.jpg

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周国平《觉醒的力量・第一辑 觉醒之力・人生的三个觉醒》

生命的觉醒,就是要透过这些社会堆积物去发现你的自然的生命,牢记你是一个生命,对你的生命保持一种敏感,经常去倾听它的声音,时时去满足它的需要。——周国平《觉醒的力量・第一辑 觉醒之力・人生的三个觉醒》


意识到“人是有生命的,而且生命是有限的”,我觉得还不是“生命的觉醒”。“生命的觉醒”在于,意识到“人是有生命的,而且生命是有限的”,并因此有意识地探索,要以什么态度来度过这段生命,这才是“生命的觉醒”吧?

应对生命的态度,大约有三种:惜命、拼命、使命。惜命 —— 惜命如金,就希望长生不死,生活中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延年益寿”,而对这样的生命过程要实现什么目标,却冥然不知;拼命 ——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用尽洪荒之力或者享受生活,或者拼命工作,或者疯狂赚钱,一不小心,哪天绷断了弦,一切戛然而止;使命 —— 在“生命”、“享乐” 、“工作”、“赚钱”等目标以外,还有个超脱于这些当下感受的目标,“生命”、“享乐”、“工作”、“赚钱”等,都成为这个目标的手段。为了这个目标珍惜生命,因为需要这些时间来实现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可以拼命,但只在必要的时候。这个目标,使生命有了内涵,有了意义,这个目标,就是使命。最常见的使命,便是父母对子女的养育和培养。

无论惜命、拼命还是使命,都是在为生命寻找“存在感”,只是效果不一样而已。


“惜命”的存在感最脆弱,有个头疼脑热的,这种存在感便会收到威胁,如果因为这种威胁,再担惊受怕,本来没有病的,硬是怕出病来了,就更加得不偿失。

“拼命”的存在感最短暂,在“拼命”的当下存在感特别充分,特别嗨。但人的体力都是有限的,嗨不动而停下来的时候,存在感便瞬间消失,会产生一种被抽空了的感觉;人的感官体验有个“阈值”,在拼命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每一次拼命的强度,才能获得存在感,拼命的行为,一次比一次强烈,情绪又总是在“存在”与“虚空”之间动荡,到一定程度,这种拼命就会变成透支。

“使命”则是一种绵长厚重,而又坚定不移的存在。一个目标能够成为使命,往往具备了两个条件:第一,它是以艰苦的努力与持续的付出为前提的,所以,使命的存在不会像“惜命”那样脆弱;第二,它一定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要历经多个里程碑逐步演进,所以使命的存在不会像“拼命”那样短暂,在追求使命的过程中,努力是为了前进,休息是为了蓄能,每一个动作都是为实现使命而进行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使命本身,都是存在。

当然,使命这种存在,是艰难的,甚至可能是遍体鳞伤的,甚至可能是要牺牲的。“牺牲”一词,原意是指古代祭奠神灵时,用于供奉神灵而宰杀的动物。在追求使命的过程中,“牺牲”就是祭奠使命目标而付出的生命代价。因此,使命,这种存在方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惜命、拼命、使命,只要不伤害他人,便没有道德上的高下,只不过是生命觉醒后的选择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散记】阅读周国平(5)-- 惜命、拼命、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