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纵的人生最后是怎样的

其实,即使不过是从后楼走到前楼,换一换空气,打开窗子来,另是一番风景,也不错。——张爱玲《走!走到楼上去》

放纵的人生最后是怎样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1

第一次收到小孩满月酒请帖时,我读大二,年方二十。

小孩的妈妈是初中同学莲芳。我惊讶于她的邀请,毕竟和她有一段不愉快的记忆。

初二那年,莲芳和我同班、同宿舍。莲芳是这个乡镇中学里少数长得好、会打扮,拥有MP3 和诺基亚手机的女同学。

她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少女,却是其他同学眼里自带主角光环的传奇。

她打架、逃课、公开交男朋友,经常夜归或干脆夜不归宿。因为舍长的身份,我时常和她起冲突,时常败下阵来。

每到周末放假,就有男生骑摩托车来接莲芳。莲芳和其他几个女孩坐在摩托车后大笑着绝尘而去。

与我结伴走回去的女生,在飞扬的尘土里咳嗽着,羡慕着:要是我也有人接,不用走路该多好……

我:不用羡慕她,那是停滞不前的虚张声势。

初三,学校将班级重新编排。我和莲芳分在不同班。总能听到她逃课被批评处分的消息。毕业考,逃课好几天的她被父亲押着来考试。

后来莲芳和男朋友一起去往深圳打工。她的校园传说渐渐被淡忘。直到她结婚生子,请我们去喝满月酒。

我没参加,给她寄一套孩子的衣服。

到场的同学说,莲芳她老公在酒席间闹起了脾气。很不满莲芳邀请那么多老同学,说多摆几桌又花多两千块。

一向泼辣的莲花在责骂下没有出声,默默流泪。

老同学悄悄在给孩子的红包里加重分量,希望她老公不要太难为莲芳。

同学们感慨莲芳变得这么没脾气。打开她的空间,看她手抱女儿低眉顺眼的笑,我有点心酸。

放纵的人生最后是怎样的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2

摆满月酒是莲芳的第二胎,第一胎生的是女儿,那年莲芳未满19岁,那年没有满月酒。

三年多过去,她的相册从青春时代洗剪吹式的飞扬跋扈,到一家三口的合照,虽为人母,却稚气未脱,眉目间的泼辣荡然无存。

生下第一个女娃后,莲芳辞职。

一家三口在深圳某城中村的一个单间里住着,老公是工厂工人,她在家带孩子,洗衣做饭,偶尔带孩子逛公园。

她的说说由努力赚钱的口号变成——对孩子老公絮絮叨叨的抱怨。

闲时她会上QQ,偶尔找我聊天。

莲芳问我:大学生,忙吗?
我:没有,在搜些期末考试需要的资料。
莲芳:好有学问。
我:恭喜你,都结婚生孩子了。
莲芳:是啊。不过是女儿。
我:男女都一个样。当时没考上高中,怎么不去读技校?
莲芳:不想去。读技校后还不是要出来打工,还不是要找人嫁了。我现在挺好,老公养着,不用工作。不过,还是在学校时好呀,没生活压力。我习惯自由和潇洒,读书不适合我。
莲芳:孩子醒了,我去喂奶。
我:去吧。

我想,即使再回到过去,很多人也是无法改写命运的。很多人或许都和莲芳一样,只想回到那段青春时光享受多一次放纵,而非改变。

莲芳只想延续青春期的放纵和浪费。

放纵之后,把人生一切变好的可能都押在一个男人身上,押在一次婚姻上。自己所有改变的可能,也都被屏蔽掉。

然后,生活给予的回答是: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谁能拯救一个对生活举手投降的人

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工作,需要抚养孩子,老公粗鲁当众嫌弃她——她的生活陷入困境却无力挣扎,被凌乱和困顿拖着走

生活的每一步,把“别人”计算得太实在,就容易缺少那点未知的可能性。未知,往往不是失败和痛苦,里边还有希望。放弃选择未知,一开始就是失败。

习惯的力量很大,当你习惯走同样的路,吃同样的饭,见同样的人,你不知道,你会错过另一条路上什么样的风景。

过早地习惯放纵和享受,就容易错失努力带来的“生活的控制感”,就容易缺乏对未来的“期待和欲望”。

另一条路或许并不难走,可能是路上的一处拐角,也可能是原来路上的往前两步,为什么不试着走一下呢?

放纵的人生最后是怎样的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3

与莲芳对生活的“实在”态度刚好相反,朋友小A几乎看破红尘。

大学毕业后,小A在一家银行做柜员,每天的工作就是点钞票、拉业务,给客户送点小礼品,然后再点钞票。

一年半前她击败上百名竞争对手,获得这个岗位。本该是众人羡慕,薪资丰厚的工作。

没想到才一年,她就感觉到生活很无聊,日后几十年一眼看到底,她活得很无力。

加上同事间对客户量的竞争,父母对她单身的不理解,她觉得身边的人很冷漠,没有人会帮她,没有人和她交流,她充满了无助感。

她说,有时想想,生活也就是这样了——苦难的,辛酸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

她跟我说这话时,感觉苍老了十几岁。

为什么不自己先去交流呢?为什么不先求助呢?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给自己一点小惊喜呢?

去买一束花,去参加同城的跑步活动,或者只是去书店、咖啡厅呆一天,抑或来一场短途旅行。

只要度过这个无望的时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活在这世上,总要有点活下去的欲望,这点欲望可以是变酷、变美,变成律师,变成演员,赚很多钱,有个男朋友,有个女朋友,抑或只是下一顿吃什么?明天换什么发型?

如果那件事让你有快乐或期待,就多想想,然后去做。

没有一点变好的欲望,哪怕只是极其微小的改变,你也很难做出。

生活,需要在不断地打破和建立平衡中,寻找和建立越来越美好、自信、舒适的自己。

放纵的人生最后是怎样的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04

有人说:不要刻意寻求活着的意义,活着活着就会继续活下去了。

我不赞同。

王小波曾在《我是一只骆驼》的散文里写道:

中国人喜欢接受这样的想法,只要能活着就是好的,活成什么样子无所谓。
从一些电影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活着》《找乐》……我对这种想法是断然地不赞成,因为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就可能活成任何一种糟糕的样子,从而使生活本身失去意义。
高尚、清洁、充满乐趣的生活是好的……卑下、肮脏、贫乏的生活是不好的……还有更加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某种样子的文章对我来说不可取,绝不能让它从我笔下写出来,冠以我的名字登在报刊上。

我把它理解为:对生活应有底线,不要活成自己不想要的样子。

如若没有底线,没有一点过好生活的欲望,没有一点点仪式感,就容易过上不想要也不得不要的生活。

张爱玲在《走!走到楼上去》里提到她编的一出戏,说是有个人拖儿带女去投亲,和亲戚闹翻了,他愤然跳起来道:“我受不了这个。走!我们走!”

走到哪呢?他把妻儿聚到一起“走,走到楼上去!”

开饭时,一声呼唤,他们就会下来。

张爱玲给的总结是:其实,即使不过是从后楼走到前楼,换一换空气,打开窗子来,另是一番风景,也不错。

比起虚张声势地停滞不前,装模作样地“走到楼上去”总是可取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放纵的人生最后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