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信息笔记精华(9月第一周)

人生&规划相关精华笔记

1

来源:采铜公众号的回答  主题:与其迷茫不如专心做事

每周信息笔记精华(9月第一周)_第1张图片

在成才的道路上,大多数人都在缓慢起步期「死」掉了。小部分人爬到了快速提升期。而只有极少数人到了高原期,笑傲江湖。

那么停留在缓慢起步期的后果是什么呢?后果就是,你要和大量的同样处在缓慢起步期的人竞争比较初级的工作岗位,然后进一步把薪酬水平拉低,即便就业成功也只能得到较低收入和较低前景的工作。

在大多数的市场化领域,这种模式的收入分布普遍存在,虽然具体形状并不完全一样,但走向趋势大同小异。

每周信息笔记精华(9月第一周)_第2张图片

所以我们如果把上面两张图合并起来,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残酷的结果:

于是一个清晰的事实出现了,浅尝辄止的人很可能将一无所获,而专注投入走到最后的人将获得超额收益。

有时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例子,各方面起始条件很差的人,因为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一旦抓住了一个唯一的机会,就一个猛扎子扑进去,始终不移,最后果真做成了一番事业,这可能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吧。而许多资源条件还不错,可以很所选择的人,反而因为选择太多而迷茫,错过了专注努力的宝贵时间而抱憾。

2

来源:知乎 主题:神一般见血回复

1

o交朋友的标准是什么?

·答:出世的智者,入世的强者,或者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

2、

o“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

·答:一辈子都要和别人去比较,是人生悲剧的源头。

3、

o做哪些事情可以提升生活品质?

·答:定期扔东西。

4、

o怎么反驳“你行你上啊”的逻辑?

·答:“我评论个电冰箱,自己还得会制冷啊?”

5、

o如何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

·答:把你自己变得更美好。

6

o如何反驳“现实点,这个社会就是这样”?

·答:“你是怎样,你的世界就是怎样。”

7

o你对自由的理解是什么?

·答:说“不”的能力。

8

o怎么看待励志的书籍?

·答:看再多,那都是别人的人生。

9

o你是如何走出人生的阴霾的?

·答:多走几步。

10

o要怎样努力,才能成为很厉害的人?

·答:如果你注定要成为厉害的人,那问题的答案就深藏在你的血脉里;如果你注定不是厉害的人,那你便只需要做好你自己。

11

o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界线是在哪里?

·答:此时此刻。

12

o你遇到过哪些让你眼前一亮、醍醐灌顶或对你改变很大的理念?

·答:天赋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上限,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下限。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远远没有达到要去拼天赋的地步。

13

o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答: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是我本可以。

14

o在一个足够小的星球上行走,我们是在上坡还是下坡?

·答:你感觉累就是上坡,感觉轻松就是下坡。

15

o世界上有那么多好书好电影好动漫注定看不完,我们对这个事实该持何种态度?

·答: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16

o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到底如何理解?又怎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答: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17

o什么叫见过大世面?

·答:能享受最好的,能承受最坏的。

18

o扎克伯格初期是怎么保护Facebook的最初创意?为什么Facebook上线后没被其他大公司抄走?

·答:保护创意的最好方法,就是将其最好地执行。

19

o你在生活中得到过的最好的建议是什么?

·答:“过度自我关注是万恶之源”、“永远不要为尚未发生的事儿拧巴”、“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20

o最能燃起你学习激情的一句话是什么?

·答:你不能把这个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

21

o如何看待“年轻的时候需要的是朋友而不是人脉”?

·答:没有目的之交往,才能感动人。

22

o有哪些我们熟知的名言其实还有后半句?

·答:“人是生而自由的”,下一句是:“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再下一句是:“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3

来源:学霸猫主题:

这些鸡汤,你只看过前半句,可重要的是后半句

我最希望早点知道的是:这个知乎问题的答案的大多数高票回答,都只讲了前半句,没讲后半句:

1.「选择比努力重要。」这是前半句。

后半句是:「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大量练习、大量努力来磨练的技能。

优秀的选择能力本身就是一个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也叫作「决策能力」,它包含了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仔细对比,这是一个极为辛苦的认知过程。而它也包含了在信息不那么对称的情况下进行一把小小的赌博。如果把它总结成一句话:我们必须努力学会真正清晰地思考和决策方式,才能让自己是「做选择」,而不是「做赌博」。

2.「人生最重要的,是你内心深处的欲望,你要努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前半句,它告诉我们内在动机是最重要的。

后半句是:每一个人的自我发展过程中都需要足够大量的尝试,与外界互动,获得反馈和提升。社会环境成就人,内心真正的渴望只是一个指南针。能让你到达目的地的不是指南针,而是真正开船航海,学会搏击风浪,绕开暗礁。

这个高票答案在我的timeline里出现了3次,核心思想仍然是80后、90后大学生最热爱的「Follow Your Passion」,追寻你内心的热爱。我们都有过在大城市中,活在小小角落,内心疲惫,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也曾在委屈和焦虑的夜晚,默默问自己,是不是应该抛下这一切,归园田居,桃花源去。你说你热爱摄影,热爱电影,热爱诗歌还热爱远方,你想背起行囊开个旅行公众号,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旅行。

尽早认识到,你内心深处的渴望,可能只是「对现实生活逃避」的一种反应。因为如果你足够热爱某事,这种热爱应该已经强烈到能支撑你产出相关的成果和作品,并让你顺理成章地靠这个热爱吃饭了。世界上所有的路都是弯路,你越认为自己热爱的一条路,越有可能放弃——在你心中,你或许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这份热爱看得太重了,以至于,你无法用世俗的方式结合这个热爱,你会认为以它做世俗的营生是一种对热爱的玷污。

我希望早点知道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单靠自己成就自己,即使内心深处最强烈的热爱和渴望,也需要符合社会结构中的某种需求,找到相应的团体和圈子,才能得以被支持与被成就。这样,我便会对自己,对这个世界,都多一份接纳,多一份宽容,而少一分逃避,少一分怀疑。

3.「知道很多大道理,却做不到,书读得太多,践行得太少。」这也是前半句。

后半句是:所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知道得太多,而是因为你知道的不够多——你没能从心智模式、思维习惯、适用情境等各个方面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一件事情。你没有理解到极致的事情,怎么可能做得到呢?这也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

这也是一个极其流行的答案了,每个人都说「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反过来想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大道理既不够多、也不够深,才让我们无法在思想中融会贯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在自相矛盾的道理中无法前行。

就像,你知道自己应该早起,需要早起。然后你订了一个5点起床的计划,无法执行。于是你很难过。一个透彻地知道早起的人,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自己的睡眠习惯,了解自己的常态睡眠方式,然后深刻地了解自己怎么样一步一步地把起床时间慢慢向前拨,更重要的是配合分析自己24小时中的精力状况,饮食、运动和情绪状况,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又能保证精力充沛的5点起床方案。想一想,这中间需要投入多少知识,和多少努力,才能做到?

相反地,每当我们责怪自己不能「践行」,或是「执行力」不佳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掉入了「用蛮干代替策略」的思维模式。须知,大多数相对复杂的事情,都得靠顺着性子的策略来,而不是一蹴而就地蛮干就能成。对,任何需要比较复杂的认知系统的事情,都不是靠「执行力」实现的。当你觉得自己执行力不足的时候,一定要反过来思考——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后面两步叫做:取势(认识客观规律)、优术(优化执行方式)。在「知道」这件事情上,别偷懒。

4.「一定要理解真正的需求后才去努力。」这也是前半句,而且听上去非常正确。

后半句是:在你努力做出东西,抛出鱼饵之前,你很难理解真正的需求。而这世界上有很多需求,全部是被创造者自己创造出来的。

关于需求研究,福特曾经说:「如果你去问人们需要什么,他们会说需要一匹更快的马。」这是用户研究界的经典故事,譬如电灯发明以前,关于照明,人们会说自己需要更长更大的蜡烛。那些简单浅显的需求,确实是可以一次性就理解的。就如同在乔布斯之前,永远没有人会告诉你,我需要一部iPhone,而今天,我们已经完全无法离开iPhone。有意思吧?

在创业和创造的过程中,我们都容易掉入一种「创造者的自我怀疑情绪」,我们害怕自己又重新发明了轮子,害怕自己做出一个根本没有人需要的破烂玩意儿。而整个互联网产品界的「用户至上」,「需求狂热」主义,更是让人变得谨小慎微,只敢跟着用户亦步亦趋。

当你是跟随者的时候,请理解真正的需求再去努力。当你是引领者的时候,你需要做的是,把所有既成的规则、束缚全部打破,do the impossible。(就像Elon Musk一样,对吧?)

随便挑了几个高票答案来写后半句,总结一下,我最希望早点知道的道理就是:

人类的认识本身就充满矛盾、充满不确定性,不要试图追求万灵丹,也不要追求精神上的狗皮膏药。保持自己对自己真实环境的客观认知,学会自己观察、判断,也学会自己去思考。忍受矛盾和复杂性。并,祝自己好运。

4

来源:强大的小萌萌公众号主题:个人标鉴

标签也就是自我介绍,我们平时关注一个公众号都会先去看作者是谁。自我介绍大概包括以下内容:

①你是谁

你是什么职业,平时是干什么的,给自己贴上标签,也许别人对你的标签感兴趣就会想关注你。

②你在做什么有价值的事情

别人有可能对你正在做的事情感兴趣,或者也想做这类事情,就会产生连接。

③你能给大家提供什么价值

欲取之先与之,不要总是求关注,而要说出读者来了之后能得到什么好处。

最好把个人介绍放到公众号的介绍里和每篇文章的后面,这样就算读者对文章没有感觉,但有可能会对你的人感兴趣,就会关注你,要学会用文字给自己画像。

1.不要总想自己想要写什么,而要想读者想看什么。

2.写作没有捷径,多看优秀作品,坚持下去。

3.公众号最快的增粉方式:持续写好文,互推,做微课。

4.不要相信速成,快速成长的背后都有非常猛的积累。

企业&管理相关精华笔记

1

来源:心声社区  主题:任正非讲话

客观上,研发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研发要面对新技术探索,更要面对客户需求综合,以及需求的敏感度。一定要制造合乎客户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昨天大家对研发提了很多问题,研发“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神正在退化,但是我们还是要客观肯定研发做出的巨大贡献。虽然我们用世界级巨额的研发投资,为什么没有产生世界级的成果?但是其中一部分是培养了人才。这么多年的成长,我们是花了很多冤枉钱,比如IMS走错了路,接下来SDN又“起个大早,赶个晚集”。这就是无人区难的地方,因为没有人领路,自己摸索往前走,一走就容易走错路,然后后面的人都超越了我们,现在着急了。大家也不要因为犯了这些错误就感到郁闷,毕竟我们大多数还是“农民”出身。美国人受到先进文化教育,历200多年的发达,现阶段成长处在世界前列是自然的;而我们是“农民”出身,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其实比他们难得多。我们在技术灵魂实际上已经西化了。在此,我们要感谢所有员工的功勋,包括离职员工。

研发的目标要从产品开发转向支持商业变现。客户需要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和运营,产品需要将能力使能到运营、服务,才能实现商业变现。我们不要单纯的追求指标,还要考虑网络实际的体验结果,产品一定要有竞争力,一定要支持商业变现。

时代要求我们更往前走一步,研发要进一步提高对客户需求的敏感度。我们的组织建设能否从以技术分类,走向面向客户、面向需求集合。我们要思考如何把希望变成现实,如何把技术上的理想主义和客户需求的现实主义结合起来,从而来满足客户需求。我也要肯定,我去过很多研究所,看到研究所在理论研究、未来构成研究上,有非常多超前于当前社会的东西,我们面向未来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周信息笔记精华(9月第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