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和几位室友像往常一样,于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搞了一场寝室卧谈会。
分别在即,大伙越聊越嗨,当话题从吐槽、鬼故事,再跳到一些少儿不宜的内容时,已近后半夜一两点钟。
不知谁起的头,话锋一转,大家最后聊起了对彼此的第一印象,以及这四年中对方做过的让自己最难忘的事。
第一印象基本都可以用“屌丝”“土鳖”等恭维之词概括了。
倒是在“对方哪件事让你很难忘”上,答案比较丰富。
这时我们才发现,有时自己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别人是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
就比如说,寝室老三谈起我时,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大哥,你很为别人着想,跟你在一块很踏实。
我天生对表扬缺乏抵抗力,定不会错过此等良机,刨根问底地逼他:具体说说,我哪里让你看出我如此光辉伟岸的人格形象了?
他答道:就是平时我们休息的时候,你动作会忽然变得特别轻,生怕吵到我们。
老四接话道:对,我也发现了,我一躺下你来回进出门都跟做贼一样。
老二最终给予了领导发言式的总结:什么是修养?这就是修养。
我陶醉地躺在床上,一个字一个字地享受着兄弟们的赞美,反复咀嚼的同时,表情语气仍是严肃沉稳的,心里却乐开了一万朵花。
算起来,求学阶段我住了十一年的寝室,几乎每一批室友都会注意到我在他们休息时身体自动静音的特点。
其实这也有迹可循,小时候,每到中午,从地里干活回来的父亲都会来一场“挡我者死”的午休,当他睡觉时,我连呼吸都是零分贝的,恨不得学一门闭气功,因为但凡他被吵醒,只能说后果很严重。
这个习惯让我无意中保留了下来,潜意识里,当室友都在床下活动时,他们都是我的兄弟;但凡谁往床上爬,我都感觉他会自动进化成父亲。
但也正是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细节,构成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的名片。
分别时,没人会记得我说过多少漂亮话,那些酒桌上的“肺腑之言”也被忘得一干二净;倒是这无足轻重的小事,在对方心里,留下了痕迹。
2.
一位刚刚进入职场的读者朋友曾问我:有没有什么秘诀用来处理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和领导打交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跟小人互怼?如何让自己在复杂残酷的环境里不吃亏?
我的回答比问题还要短:认认真真干好每一件小事,懂得一些基本的社交礼貌就行。
这难免让他觉得我是在敷衍,便又追问了我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我想要“职场宫心计”,我不想做默默无闻的小透明。
然而我的回答仍是那么无趣:除非真的有把握,认为自己是个人精,否则还是尽量踏实些吧,少去耍些小聪明。
做事、认真靠谱地做事,这是大基础,搞关系,是附属物和衍生品。
然而有太多人都忽略了前者,偏偏在后者上投放了太多精力,这就是头重脚轻。
人在两种情况下会以为别人是瞎子:一是考试作弊,二是算计钻营。
观众只会在一种情况下吐槽剧情,那就是演员和编剧拿自己当傻X。
老板不是瞎子,同事更不是傻子,许多伎俩和手段自以为是地觉得玩的蛮溜,可谁心里又没个数呢?只是人家出于各种动机,一时不说破罢了。
与这些拙劣到尴尬的蹩脚技巧相比,我反倒更建议你把那些时间花在自我提升与不可替代性的打磨上,因为你做的每件事,都是你的作品,你以为勤恳干事是弯路,其实这是另一种捷径。
在职场中,我不建议你做个内向的人,但我希望你是一个“向内”的人,向内出发,向内完善,把一件件大事小事为现在的老板干好,干给全市场看。
这个世界上可共事的人太多,靠谱的灵魂却太少,物极必反,如今,“向内求”的人反而成了一种“稀缺”。
就拿我写文章谈合作举例吧,因为常会接到一些约稿,于是免不了要和许多大小不等平台的工作人员聊。
这些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有的是真客气,每句话都能甜到你心缝里,但唯一的一条,就是办事太不靠谱,信息传达不及时,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损伤你利益的时候话也说得很好听,但这时候话再好听有个卵用呢?
而与之相比,那些在沟通技巧上并没做太多功课,甚至稍显青涩木讷的工作人员,虽然跟你话不多,但真的是够专业,方方面面梳理得很清楚,让你信任又放心,人家从没想过要迎合你或跟你搞关系,但你就是想继续合作,久而久之你成了回头客,这才是对关系最好的运营。
3.
有过恋爱经历的人都知道,让女生动心的,是山盟海誓,乍见之欢,但真正让一个姑娘决定与你厮守终生的,基本都是一些行动上的细节,无关语言。
爱情亲情友情,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内在原理都是互通的。
刻意钻营人脉,耍伎俩抖机灵,相当于追求伴侣时用一个复读机每天在姑娘耳边循环播放“我爱你”,涉世不深的姑娘第一次听了蛮感动,但久而久之人家还是会让你出局,毕竟对方感冒了让你送趟药你都不去。
而这些手段如果不小心碰上了有经验的姑娘则更容易被提前淘汰,在她眼里你这些小花招太过幼稚,表面上挤出点笑容,心里定会想:明摆着一个刚考完驾照的新手,装什么老司机。
人脉这东西,就像个跷跷板,你越往那头追,那头沉得越低,要想让那头翘起来,关键是得压住这一头,这一头,叫做好你自己。
人脉这东西,其实应该叫“卖人”,与其拽着路人不停安利:买我吧买我吧,买了我就谢谢你一万次。有谢谢一万次的功夫不如好好想一次:我到底哪里值得卖出去。
修炼好自己,才是对人脉最好的经营。
与其追求人脉,不如追求卓越,追求卓越,人脉才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