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到处,苔花恰自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最近微博上看到袁枚的诗被一位老师写进歌里,教给学生学生们唱。看了一下视频,觉得还挺感人的。是一个去乡村支教的老师把这首诗写进一首歌,谱曲教给学生们唱的。视频中好像是他们参加一个什么节目,他弹吉他和一个小女孩唱这首歌,其他的孩子伴唱。

他说:“我发现,原来我也是可以做一些事情。‘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就是这首诗歌的意义。在我心中,大山的孩子们也一样,找到生命的价值,等待绽放出来的时刻。我觉得这个比我们的外表重要。”他还说:“我们迟早有一天会离开乌蒙山,不能教他们一辈子,起码要让孩子们想到我的时候,能够唱出这首诗。”

我很赞同那个老师说的,找到生命的意义,这个比外表重要。虽然我也在乎外表,但一直以来都认为如果有内在的美外在才是真正的美,否则的话徒有虚表没什么意义。如果能够内外兼修就更好了。在年少的时候遇到有人指引,真是很幸运的事。小时候看《阿信》的时候就有强烈的愿望,遇到一个良师益友,但是很遗憾却一直都没有遇到那样的人。年长之后遇到也不错,不再虚度光阴,让生命任何时候都在美丽绽放。

以后要留意一下苔藓的花,我说的是地上的青苔的花,还没注意过。只是小时候在农村看到过屋瓦上有很多植物,还会开花,但对开的花印象不深刻。查了一下它们叫瓦松,还有一种叫窄叶落地生根,别名不死鸟。我小时候见的应该多是瓦松吧,就像微型的松树似的。前几年旅途中,在一些寺庙的屋顶和屋檐上也看到过。青苔好像已经很久没见过了,青苔的花更是完全没有印象。

只是觉得袁枚“也学牡丹开”的这个“学”字用词不当,苔花不过独自开放,或许并没见过牡丹。它并不是在学牡丹开花,而是就像歌词说的,风一来花自然盛开。当然袁枚说的也是那个意思,虽然很微小没有牡丹艳丽,但也在努力盛开,自有美丽,但我觉得应该有更好的用词和表达方式吧。

有人欣赏很好,孤芳自赏也很美。他人的毁誉带来的不过是其它的东西,不影响花本身的美丽。每一种花也有它自己独特的美丽,只是不同的人喜欢的是不同的花,有的花喜欢的人多一点有的少一点而已。只要是美的事物,本来就是美的,并非被人喜欢了欣赏了才变美的,而是一旦被人发现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同时也会有人诋毁吧,但美也不会因为被诋毁而不再美。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日不到处,苔花恰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