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我到底选了个什么专业?

我的大学:我到底选了个什么专业?_第1张图片

十二年苦读,高考一朝解放。

进入大学继续求学,对于考生、家长来说,是人生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
除了关注学校外,大学的专业也是很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重点。
对于大多数并非从事教育、就业指导、人力资源等工作的家长来说,专业的选择,最多的考虑在于就业率。

基于各专业就业率的高低,每年都有一些冷热专业。
对于过热的专业,还出现了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薪酬及就业满意度等综合比较相对较低的专业,也即是高失业风险型专业,俗称“红牌专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也会根据每年各专业的就业率,划出“红牌专业”以示提醒。

根据统计,从全国总体状态来看,近7年高频上榜的“红牌专业”包括:动画、体育教育、生物工程、法学、生物科学。
其他红牌专业还包括: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心理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榜上无名的专业也并非就安全无虞,还有些前景不错的专业实际上并不如人意。
我们会看到很多关于专业的搞笑段子。
比如学前教育专业(通俗来说,就是婴幼教育):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
比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一半在工地,部分在非洲……

这是从就业角度考虑专业,如果再综合其他方面考虑专业,更会让人哭笑不得又迷茫无措。
如今的高校,都有一颗做大做强的心。

不断地专升本、不断地合并院校、新建专业,就是让考生、家长看到该高校、该专业时,完全没有概念,而误选专业。
我的大学:我到底选了个什么专业?_第2张图片
铅笔分割线

如果可以,在选择专业时,可以做一些事前准备工作。
首先可以搜集整理目标专业的相关信息,比如学校排名、专业排名、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

先对目标学校和目标专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才能知道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是否值得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习。
专业确实有冷热,但是以报填志愿时的情况预推四年后的情况,会很不准确。
多数行业都会有起伏,才长远来看,冷热专业其实是不断交替的,普通人其实很难把握专业走势。

其次,结合个人的兴趣、能力、天赋进行专业的选择。
专业再好,自己没有兴趣也会学得无比痛苦。
确实有学生,学着学着就会对一个本来无感的专业产生了兴趣和热情。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遇到好老师、遇到好时机、个人逐渐看清自己的人生道路,认清现实开始努力。

更多的学生,尤其是调剂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在干嘛,或者完全不想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去学习一个奇怪的专业。
太多的学生只想要一个毕业证,只想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选择了一个前景不错的专业,个人的专业能力也未必能跟得上职业需求。

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就读的专业,不一定会与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对口。
对于很多用人单位来说,专业并不一定比学校重要。
相反,名校的学生确实会有一些超越专业的基本素质。
因为学校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责任心、道德品质、诚信程度等的培养,比仅仅只提供专业的学校,对用人单位更有吸引力。

最懵懂的是一群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到底干嘛的,也不知道自己大学四年都学了些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何在的。

如果再选一个小众的专业,不仅仅是毕业时的就业问题,未来人生的长远职业规划也会受到影响。
我的大学:我到底选了个什么专业?_第3张图片
铅笔分割线

其实大学,学校比专业重要。

因为名校提供给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更多,让学生看到的平台更高。

对于那些选择了自己不擅长、不了解、不喜欢专业的学生,大学读起来会比其他学生更辛苦。
首先,要保证自己本专业能够安稳毕业,至少不能挂科。
其次,要想自己的大学读起来更有质量,应该多参与大学各项活动,以发掘自己的潜能、兴趣爱好。
不要小看这些活动,也许这些活动中能够让自己发掘一个从来没有想到的领域。
再者,所有的知识,其实都是相通的。
那些超越专业的知识,对个人的意义、影响其实会更大。

选择一个已经深入了解的专业,那是基本掌握了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发展。这样的学生,大学里一般都比较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选择了一个自己完全不明白、不喜欢、不擅长的专业,也许你的人生另一扇门正在打开。
大学最吸引人之处,不在于获得一个学位证、毕业证,而是从此自己的人生有了很多种的可能。
只是,有可能,未必能够真正实现这种可能。
实现这种可能,需要个人具备更多超越专业的综合能力。

实在不行,还可以转专业,或者考研考博。
这也是在自己相对成熟的情况下,扭转自己人生路的另一种方式。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大学:我到底选了个什么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