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

今日是七月七日,“七七事变”80周年祭。卢沟桥的血迹未干,宛平城的炮火和硝烟也未离我们远去,今天“泛读”和大家聊聊抗战时期文学史和文化史。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1张图片

七七事变当天驻守在卢沟桥上的中国士兵

80年前,一个凄厉如墨般的雨夜,一对日本华北驻屯军潜入宛平城下,在夜色的笼罩下,他们开始了华夏大地最黑暗的蹂躏。中华全民族抗战由此拉开序幕。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2张图片

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那时的青年个个无不想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所以那时的文坛也几乎是清一色的抗战文学。国难当头,炮火连天的时候,作家们没有情绪去咀嚼争辩文学性呀、审美呀等等似乎显得不合时宜的问题。文学创作有了共同的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共同的思想追求,表现出来的统一的色彩,鲜明而单纯。

1938年 3月 27 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的口号,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活,体验战地生活。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3张图片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时的合影照

过去丛集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的作家,这时都走出亭子间和书斋,分散到各地,或投笔从戎,或参加战地群众工作。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和宣传抗战的故事、鼓词、唱本、街头剧、戏曲都成为此时文学作品的主力军。作家们大都真诚地放弃了自己的个性追求,希望和广大民众一起高唱时代的进行曲,许多著名 的作家,如老舍、田汉,这期间都丢开自己原来所熟悉的形式 而迁随民众,写大鼓词、街头剧之类的通俗宣传作品。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4张图片

漳州南靖县一祖祠上抗日宣传漫画

“新的年岁带给我们新的力量/祝福!我们的人民/艰苦的人民,英勇的人民/苦难会带来自由解放。”在这大合唱里人们 很难听出这就是那位“雨巷”诗人戴望舒的声音。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5张图片

戴望舒早期代表作《雨巷》

作家一方面面对现实——不是唱表面的廉价颂歌,而是深入民族生活的底蕴,深入揭露阻碍抗战、 阻碍民族更新的现实黑暗势力和解剖民族痼疾。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6张图片

郭沫若话剧《屈原》

一方面转向历 史——或者从漫长的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脊梁,发掘民族美 德,总结民族历史经验教训,作为现实的借鉴,由此形成了以 郭沫若《屈原》为代表的创作热潮;或者从生活的再现 中去 现代文学所具有的反 封建 郭沫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剧 探讨民族文化传统、民族性格的优劣得失,萧红的《呼兰河传》、老舍的《四世同堂》、曹禺的《北京人》、《家》都是这 样的代表作。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7张图片

人艺版《四世同堂》剧照

另一方面则面向自己,在抗日战争的广阔背景下, 描写爱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探讨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于是,出现了现代文学史上又一个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的高潮, 产生了小说《财主底儿女们》(路翎)、《困兽记》(沙汀)、《引 力》(李广田)、《春寒》(夏衍)及戏剧《法西斯细菌》(夏衍)、 《雾重庆》(宋之的)、《岁寒图》(陈白尘)、《万世师表》(袁俊), 长诗《火把》(艾青)等代表作。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8张图片

诗人艾青

而赵树理则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土生土长的作家,有地道的农民气质,能自然自在地写出真正为农民所欢 迎的通俗乡土小说,他成功地开创了大众化的创作风尚,代表了40 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一批小说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赵树理小说主要表现中国农民在政治、经济翻身过程中所实 现的思想上庭内部关系(长幼关系、婚姻关系、婆媳关系等)的变化,深刻反映了当时农村、农民的思想渐变。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9张图片

《小二黑结婚》绘本封面

在解放区短篇小说家中,孙犁是赵树理之外最重 要的作家。与赵树理以现实主义精神着重表现农民心理思想改 造的艰难历程不同,孙犁的小说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艺术上追求诗情美,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俗化的描写,带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孙犁着意刻画、赞美的人物都是 妇女,从这些纯真、健美的青年 妇女身上挖掘出时代精神的美,着重表现农村劳动妇女的灵魂美,也表现了孙犁对于生活 的独特理解,以及独特的美学追求。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10张图片

孙犁代表作《荷花淀》

孤岛文学是指上海孤岛时期的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留在上海的爱国文化人士和进步作家,利用日本侵略军包围下形成“孤岛”的租界地区为根据地,继续开展各种公开或隐蔽的抗日文学活动,一直坚持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租界,“孤岛”消失为止。这一时期的上海文学运动,被习惯地称为孤岛文学。

这段期间最活跃的文学品种是戏剧和杂文。于伶、阿英、许幸之、李健吾、顾仲彝是戏剧创作的活跃分子。于伶的《夜上海》《花溅泪》,及时反映“孤岛”现实,阿英的《碧血花》(又名《葛嫩娘》)《洪宣娇》,借历史激励爱国热情,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结合得较好。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11张图片

于伶(中)在给演员们说戏

钱钟书属于这时期后起的一位学者型讽刺小说家。“孤岛”期间来往于沪地与后方之间,沦陷后陷入上海。抗战胜利后发表长篇《围城》。他以《儒林外史》的描写气魄,揭露抗战期间中上层知识界的众生相,是钱钟书小说的主旨之一。他撩开爱情、亲情及家庭关系的帷幕,来洞穿受到封建传统文明与现代西方文明夹击的中 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病态,通过对各种留学知识分子的无情剖析,返照了西方社会文明的一个侧面。他对于中国西式知识分子的自嘲及中国化的西方文明的再审视,与同一时期一些作家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掘,形成了发人深省的强烈对比。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12张图片

钱钟书的代表作《围城》

《围城》表现抗战环境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无主、空虚和爱情发酵, 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乱世中一代清醒的文人的宿命感。《围城》 深层的意蕴,在于这里没有一个英雄,所有的人物均是盲目的寻梦者,是为命运所玩弄的失败者。主人公方鸿渐的基本经历是不断渴求冲出““围城”。这个笼罩全书的象征性结构所要道出的,正是现代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哲理思考。

张爱玲则直接说:“我有时觉得,我是一座孤岛。”张爱玲出身清朝权贵家庭,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这种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家族 在民国时代却随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已经逐渐走向式微。张爱玲恰恰出生在这样一 个华洋杂处,中西文化混杂,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阶段,但是这种家庭背景和时代环境却是张爱玲一生的梦魇。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13张图片

绝世才女张爱玲

她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鸦片的云雾,雾一样的阳光,屋里乱摊着 小报,(直到现在,大叠的小报仍然给我一种回家的感觉)……父亲的房间里永远是下午,在那里坐久了便觉得沉下去,沉下去。“整个的空气有点模糊。有 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 有它自己的一个怪异的世界。而在阴阳交界的边缘,看得见阳光,听得见电车的 铃与大减价的布店里一遍又一遍吹打着《苏三不要哭》,在那阳光里只有昏睡。"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14张图片

张爱玲《金锁记》话剧剧照

而抗战时期的中国新诗是以一个颇具戏剧性的简单认同为其开端的:卢沟桥一声炮响,震撼了诗人敏感的心灵与神经,30年代两大派别的对峙仿佛在一夜之间就陡然消失,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一起唱起了民族解放的战歌。不论是中国诗歌会,还是七月诗派、九叶诗派,抗战的影子在他们的诗中随处可见。不论是七月诗派描述民族的历史灾难,抒发爱国激情进而表现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还是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的九叶诗派,他们的诗歌精神都心系祖国,心系人民。

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_第15张图片

现代诗歌第一人穆旦的诗歌《赞美》(节选)

特殊的历史环境,要求文学担负起民族救亡的使命。从“五四”以来发展着的新文学运动不能不调整步履,适应战时的形势,形成了不同于二三十年代的另一种文学史景观。这十二年的文学(通常又称 40 年代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和战争与救亡发生紧密的 联系。战时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围,包括思维方式与审美心态,促成了许多唯战时所特有的文学现象;战争直接影响到作家的 写作心理、姿态、方式以及题材、风格。即使是某些远离战争 现实的创作,也会不自觉地打上战时的烙印。一部抗战文学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浴血战斗史,了解这部历史,也是重新审视这个伟大的民族。

中华文脉,千古永传!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知道《新青年》,那你知道《抗战文艺》吗?每个中国人都应翻读的抗战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