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学习4-4】这个流程,能带你跨出“被动学习”的坑

学习是一个不断纠正自己、从而获得成长的过程。


如果将我们的知识结构看做是一栋高楼,那么,“一手知识”就是地基、“知识地图”就是蓝图,学习的内容就是构建高楼的材料。

但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我们还有一个“坑”要跳过去,那就是学习的流程。


一个简单的学习流程,至少要包含三个步骤:输入、消化、输出。

输入就是指我们学习的过程,包括阅读、听课;

消化就是指我们理解的过程,包括做笔记、画思维导图;

输出就是我们学完之后,检验的过程,包括: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工作、生活中去,或者和同学讨论、纠错,把知识教给别人。


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只做了开头、没有结尾,肯定不算做完;学习也是如此。

我们要学PPT,买了一套教材回来,花一个月时间读完。这时候,我们懂得了一些做PPT的思维、技巧,知道了一些方法,但不代表我们就能做一个完整的PPT了。

因为,从流程上看,我们只完成了“输入”的部分,但并没有消化、也没有输出。这样的知识,放在脑海里,也只是一堆碎砖瓦砾,无法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东西。

这个流程,我在上个月做主题写作的时候,就是这样践行的。


【主动学习4-4】这个流程,能带你跨出“被动学习”的坑_第1张图片


输入阶段:

我确定了几本要读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刻意练习》《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高效读书法》;

然后又在得到APP上,听了萧秋水教主的“知识结构”、李忠秋老师的“结构思考力”;在微信订阅号@橙子school、@彭小六、@老秦 里面搜索了一些干货,作为知识的补充。


消化阶段:

在动笔写作之前,我就拿出了21天写作的完整框架——我把21天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写七篇文章,然后根据内容的重要性,提前开始我的主题阅读。

我的方法跟大家差不多,无非就是快速阅读、锁定一本书的重点内容,然后把精力花在这部分阅读上,边读边做笔记,附带自己的思考。

但这个笔记不是孤立的,它是我写作框架的一部分。通过框架,我能把《如何阅读一本书》与《刻意练习》的观点结合起来,产生出我自己的观点,于是就有了21天主题写作的内容。


输出阶段:

我的输出就是每天的写作。因为时间比较紧,我在实践的方面做得还不够;但是为了不让写作内容陷入“泛泛而谈”,我都尽量把自己以前实践的经验结合起来。

其实,这时候如果我能跟朋友交流一下,结合一下他们的实践经验,就更丰富、更客观了。


这是我下次主题写作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个人学习,不如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学习。通过和他人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看清自己。


毕竟,学习是一个不断纠正自己、从而获得成长的过程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动学习4-4】这个流程,能带你跨出“被动学习”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