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日记

不忘初心,不忘使命

中午躺在椅子上小憩了一会,听着杨老师的公益课(遇到更好的孩子),耳边播放着萧煌奇的歌曲:你是我的眼”,伴随着一杯清茶,孩子是因为遇到了懂自己的父母,更好的父母,才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好孩子不是想来的,派来的。而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努力,踏踏实实的学习,赢来的。多少物质的富足也代替不了父母失职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匮乏。杨老师就是只是去理发也不忘记想让年幼的孩子得到妈妈陪伴的这颗发心,隔着遥远的距离都能感应到。我们很幸运能走进课堂,聆听老师们的教诲。尚且错误不断。两个孩子的童年都是我一手带大,当年感觉苦不堪言,几乎想要放弃。现在再回头想想,这也是上帝伪装痛苦送给我的礼物。两个孩子和我心灵相通,看到我流泪会跟着流泪。想想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平凡中的幸福。儿女相伴的相伴相守之乐。感恩自己没有放弃!感谢孩子平安健康长大!

郭橐驼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慈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过犹不及皆是伤害。杨老师举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与爸爸妈妈没有情感链接,到了初中或是高中特别逆反,整个行为反差特别大,之前比较听话,最后逆反,整个状态表现消极,被动的一面。我们在检索这一问题时,看到了共性的问题“孩子10岁之前,基本上是老人带。出生几个月就交给了老人,一连8年和孩子情感中断。再回来进行情感链接,理智上知道这是妈妈,这是孩子,我应该爱妈妈,妈妈应该爱孩子,内心那种感觉出不来,总欠那么一点点火候,状态”这句话中我明白了自己童年第一次和妈妈想见时候的心理状态。总是把所有错误的路都走过一遍才去走最正确的那一条路。

还有一个孩子高中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行为不可控,必须在嘈杂的环境中才能完成作业,受到妈妈强烈阻止后,变成开始咬指甲盖,咬秃噜流血了也还在咬。妈妈又出来阻止,相爱相杀之后,孩子转而在需要专注的时候挠脸上的青春痘,妈妈再次阻止时,孩子没有妥协。和妈妈激烈对抗,甚至连学都不愿意上了。如果在早期我们忽略这个生命,母亲和孩子之间,在最初的生命早期,没有把爱,情感连接上,那么在孩子未来的成长过程中,你就相当于埋上了一颗定时炸弹。、

还有一个小男孩,经常被留在家里,没人带。到孩子中学时,在群体中待着不舒服,了无生息,自己虚构出一个姐姐,和姐姐对话,构造成有情感互通的一个人,这是这个孩子活下去的唯一的精神支撑。爸爸妈妈非常焦虑,不停地说孩子的成绩有多么优秀,对孩子现在的状态不接受。当我们检索到过去,在家里,基本两件事“电视,电脑”妈妈理解不了,无法理解,只有可以理解的是“你得去学校,不去学校不行。”后来,孩子不说话。杨老师问他:如果我说的话说对了,你就点头回应好吗?孩子点点头。杨老师说“我特别特别理解你,心疼你”描述孩子的感觉。我说“你并不是不想上学,你抗拒的是在班里待着的那样的一种感觉”。孩子点头。那样的一种感觉让你有压迫感,不舒服,叫你在那样的环境中感到紧张焦虑。孩子又点点头。孩子打开手机,写了几句话“自己感到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感觉从从小学2年级就有了一直持续到现在”。父母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治疗,均无果无效。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几个孩子问题都一样,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

还有一种父母事无巨细管得太多,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控制,害怕孩子面对挫折,然后,把心中这种满满的爱不加任何节制的投放在这一个孩子身上,不管孩子吃不吃得消。案例之一:“还子上小学,被父母一路设计,精心安排”,找老师谈话,不断为孩子创造各种机会。孩子在小学三年级跟同学的同学讲宗教,还讲给老师听。三年级的孩子讲宗教,哲学。听的杨老师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这孩子会出大问题。父母都是高知识分子,自我感觉教育没有问题。当父母认知出现偏差,孩子出问题是百分之百的。如果教育和父母的教育水平有关系的话,那些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的孩子教子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谬论。。父母说孩子不讲卫生,脏。丢文具,不写作业。老师催要作业就蹲厕所不出来,喜欢的东西不让别人碰。这孩子从小就被精心照顾,母爱泛滥,什么心,什么事都不让孩子经历,全程父母包办,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间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