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需求那点事儿#2 产品新人如何做需求管理

成功的产品和失败的产品最大的区别是能否很好的满足需求

广义上的需求: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狭义的需求:则是经过筛选后留下的对特定产品服务特定场景/用户有正面影响的诉求和建议

需求的来源(即特定场景/用户)

需求评审会:请整个公司各个部分的同事来一起收集需求,描述需求,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必事必躬亲地去体验,适合多人协作场景中使用,但是缺点是会需要占用一部分时间来互相沟通需求,这种沟通的过程,就是需求评审会。

需求的获取渠道

1)老板提出的需求;

2)用户直接反馈的需求;

3)公司内部同事反馈的需求;

4)通过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得到的需求;

5)自我驱动产生的需求。

6.   “老板提出的需求其实是基于老板对产品的理解,往往很难拒绝,但是如果对于实现产品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必须尽自己所能说服老板。”   突然想到行秀面试的时候,那个老板也是这样问我的,然后好的回答是:1)用数据分析来说话,尽量劝服,查各种资料去看  2)引入第三方  3)还是要坚持,那就是要准备收拾残局,把伤害值降到最低,想好一切补救方法,后面其他的事情再说

7.需求管理方法:

单项需求卡片:规范化地收集需求,避免很大一部分仅仅是“拍脑门”想出来的需求

建立/维护需求池:需求池中的需求,其实是经过pm阅读需求卡片后,“翻译”成可以被开发人员直接理解的需求,这个必须由pm亲自把控,以免造成误读

需求更近:

1)需求池中的需求如果在需求评审会上被拒绝或暂缓,需要在备注中说明情况,

2)也必须通过邮件的方式告知提出需求的人(我认为这是一种尊重,这样才会有人愿意不断配合你提需求),切忌石沉大海一般毫无反馈;

3)如果需求已经进入开发队列,产品经理则需要不断跟进需求的状态直到开发完成,通过需求卡片中规定的验收标准验收产品,这里也同样切忌只管头不管尾

4)产品上线后要持续对新的改动进行观察,随时做好版本回退的准备。

8.  在需求池中有这么两个可以帮助产品做需求决策的参数:一个是优先级,一个是性价比。

优先级来自于需求卡片的描述,经过对需求细致了解后作出的感性判断(这里的感性只是相对性价比而言);

性价比则比较量化,可以通过价值/开发量进行计算,性价比越高,理论上越值得做。

开发量可以通过开发时间来预估,价值则需要参照产品现阶段的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来进行评估,比如说某功能需求可以完成现有OKR的50%,那么该需求的价值可以定为50,开发量为10个story,则性价比为50/10=5。

作业:遵义那家VR体验店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需求那点事儿#2 产品新人如何做需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