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制度终将消亡?或许你觉得不可能吧。
李银河老师在《奇葩大会》上分享了这些数据:
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和法国30%的人选择不结婚,而2015年8月份,16岁以上的美国人,50.2%选择单身,数量已经超过核心家庭,成为社会主流。
根据2016国家民政局的数据,中国单身男女的人数已近2亿。
大家都不想结婚了吗?
在我的身边,就越来越多人选择单身,不敢结婚,不想结婚。
他们有热爱的工作,有固定的兴趣爱好,有三五好友,日子过得井井有条,高端精致。
中国30+的单身女性的比例,已经比10年前增加了近3倍。
结婚率持续走低,平均结婚年龄越来越大,而离婚率却不断走高。
婚姻制度越来越为人诟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桎梏。
1.婚姻制度与人性本质相冲突
传统婚姻是为了社会秩序稳定,为了人类繁衍。由于工农业生产,战争等对人口的依赖性大,所以传统婚姻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繁衍后代,古代女子逾时未嫁的,父母甚至要受到处罚。
而现代,结婚就是为了生孩子的情况已经很少很少,有部分人为了获得更加稳定富足的生活,但更多的人结婚还是为了爱情。
可问题是,现有的婚姻制度并不利于爱情的发展。
爱情的时效性、新鲜感与婚姻的永久性,目的性在根本上是相违背的。
国学大师吕思勉在《中国通史》里说,人之性,本是多婚的,男女皆然,所以爱情很难持之永久。
人最难控制的就是感情,婚姻制度给了一份合同式的制约,却不能捆绑住感情。
北京大学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出轨率已高达40%,男女出轨率几乎是相当的。
周冲在文章里写道:人都是有出轨冲动的,只要不是生得奇丑或是身体不便,人人都有出轨的机会。
如果婚姻里,出轨已成为常态,人性弱点已经暴露至此,那么是不是可以说,现有的婚姻制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生活的需求?
2.寿命的延长磨损了婚姻的可持续性
从前慢,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事实上,1960年国人的平均寿命在45岁左右,一生只爱一个人也就20多年。
而现在,预期寿命的延长,六七十年只对着一个人,对着一份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消耗。如果不能在这几十年里不断找到婚姻的刺激点,怎么能维持到最后?
曾经最美的情话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今,生命太长,诱惑太多,爱情太脆弱,在还没老之前,感情已经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单调生活里分崩离析了。
林语堂能在结婚时烧掉结婚证,说只有离婚时才能用到,我们永远不会用到,现在还有谁敢做出这样的承诺?
3.女性意识崛起,依附关系减弱
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学的大发展几乎都与女性地位的提升有关系。
古代女性唯一合法获得财务与地位方式就是婚姻。
男人征服世界,而女人依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但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越来越多女性受到良好教育,有一份优秀的工作,有独立的人格,婚姻对她们而言,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甚至有时候是一种负累。
很多人还在天真地催逼女性生二胎,却没有意识到,已经越来越多姑娘已经连婚姻都不需要了。
社会鼓吹女性要回归家庭,不做剩女,正是从侧面反映很多女性已经不满足妾本丝萝,依托乔木的生存状态了。
只要爱情,不要婚姻;只要工作,不要家庭,已经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4、离婚成本越来越高
2015年起,步入了0元结婚时代,连9块钱的工本费都不需要了。
可是,离婚的成本却越来越高了。
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契约,将各种错综的关系整合在一起,尤其是婚姻与房子与孩子息息相关后,离婚成了一场劫难。名声,事业,社会关系,财富都会因为婚姻关系的破裂带来巨大动荡。
但是,即便在离婚成本这么高的情况下,依然有那么人坚定地选择了离婚,中国的离婚率比10年前翻了一番,而欧洲很多国家离婚率超过60%,甚至比利时已经超过了70%。
而不离婚的那部分里,还有那么多距离幸福遥不可及的。
婚姻制度真的还适合现代社会关系的整合吗?
婚姻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也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婚姻不是维系感情的唯一方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所有旧有的,不合适的制度都会自我调整或者渐渐消亡。
但我依然觉得,婚姻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更是一种选择。
依旧还有人相信爱情的永恒,相信婚姻的凝聚力,还是有人愿意为了爱情选择一个家庭,为了爱情选择坚持。
只是,在坚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试着接受,感情不是努力就能掌控,有偏离轨道的巨大可能;
我们也要接受,婚姻的存续期正在慢慢变短,结婚并不能代表一辈子的安稳。
这是一个可以选择,可以自由,可以努力的时代,婚姻是我们追逐幸福的渠道,不是束缚人生的桎梏。
所以,不要在婚姻里腐烂下去,要更好地做自己,随时保持努力的姿势,保持单身的能力。
只有如此,当一场婚姻磨损破败,无以为继时,你才能有更多选择,而不至于一败涂地,一蹶不起。
只有自己,才是维持幸福感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