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对抗性思维回到平行思维

请从对抗性思维回到平行思维_第1张图片

昨天,我们的国学群真是炸开了锅,主要是两个议题,一个是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另一个是印度佛教是救世主还是骗人的把戏,同学们观点纷呈,超前的、保守的很是尖锐,辩论到最后,气氛就搞的很有点不和谐,结果是不欢而散。晚上休息时,才知道昨天的读书任务清单还有许多项没有完成,只好急急赶紧补上,忙忙乱乱休息的很晚,效果很不好,早上起的早,导致一上午精力不振。本来是加入了一个学习群,要的就是从学友那里学到一些我欠缺的东西,一天的互相接招与拆招,并没感到有这种收获的充实,只留下了太不值得了的遗憾。

是群内学友素质不高,也不是,探讨起问题来个个都是广学博知的。在早上被微信信息推送唤醒时,群友清风同学给了我三个链接:“秦大哥,你看看刘润的这三篇课程,会让我们很理解昨天讨论问题的结症再哪里?”这三篇文章分别是《对抗性思维与平行思维》、《批判性思维》、《冻死在那个不存在的冬天》。真的特别感谢此同学的细心,他的分享及时而到位,完全就昨天的观点有选择性地筛选了这三篇文章,充分看出此同学的责任心与求学精神,很值的我借鉴。

昨天一整天和群友们观点激烈碰撞,最后谁也没说服谁,倒是搞的个个有气,吵过来吵过去真是活生生地展出了一个事实,群里大部分学友讨论问题的出发点就是对抗性思维,当然包括我。

有价值的讨论,是一个思维更新的过程,同时更是一种思维管理过程,平行思维实际在对话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这种气场,平行思维模式可以让我们回归理性,也许也就是提高认知的最好手段,同时也是局限我们认知的多数人瓶径。分析一下我们昨天辩而无果的整套思维程序错在了哪里?

第一:抛出自己的观点前要问问自己,真的我对持反方观点的信息做过了全面系统的了解,或者是在深入研究观点的两方面优劣并已经证实或证伪的情况下而清晰地有一个整体性的思维框架?毕竟人的潜意识是倾向于只接收自己愿意接收的信息。

第二:虽然你已确信自己的观点是一个最有价值的判断,果真事实也就是这样,但你是不是也要出于对反方的尊重,哪怕花上那么一小点点时间,找出对方观点中哪怕那么一小点点价值,我们谁做到了?

第三:分享观点主要的目的是分析各自观点中的问题或者是价值,而非是要感受对方透露出针对自己的情绪。就事说事,是不是我们真的都问心无愧,我们就是本着学习的态度,而非是要给别人展现出自己的魅力、知识渊博或能力、认知的优越感而不断地夸夸其谈,导致适得其反。

最后:最最重要的是,昨天一天的讨论,我们真的从中汲取到了什么?比如说涉及了自己从来没有了解过的知识领域,给了自己思考方式的启迪(就如这篇文章给我重新定位自己的思维模式一样),或者是虽然我思考深度不及前辈,但还是让我的求知欲或阳光的心态得到了群内大部分学友的喜欢?如都没有,这就要反省一个事实,过去的那天我们是不是在浪费生命,而且还没有人同情你。

刘润的课被我理解成了一种点评:昨天一整天的吵吵嚷嚷,如有平行思维模式,完全可以在半个小时内搞定。

关于《批判性思维》那节,我不想过多的展开,好像群内的同学们不差的就是这个。批判性接收是读书的基本态度,不然尽信书就不如无书,但批判必须有度,如无度,鼓励批判就是纵容嚣张。批判性思维有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前提,熟练和公正地评价。注意,公正特别重要,只有公正,才能尽可能地帮助我们获得最准确的认知,接近真相。

《冻死在那个不存在的冬天》,是《子贡问时》的展开,这个分享没抢上,被别的学友抢走了,我正试着向群友索求。只看到了前面的一部分,后面屏蔽的地方告诉我还有1452字看不上。古汉语原文是:

朝,子贡事洒扫,客至,问曰:“夫子乎?”曰:“何劳先生?”曰:“问时也。”子贡见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几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讨论不止,过午未休。子闻声而出,子贡问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后言:“三季也。”客乐而乐也,笑辞夫子。子贡问时,子曰:“四季也。”子贡异色。子曰:“此时非彼时,客碧服苍颜,田间蚱尔,生于春而亡于秋,何见冬也?子与之论时,三日不绝也。”子贡以为然。


下面并非刘润的全部内容,有很多我个人的认知,请大家审慎接受。

全局观,实际也是一种平行思维模式,在我们辩论的观点中,我们每个人只是都掌握着我们自己的要素,别人的要素我们并没有理解,或者说从来没想过要理解。尤其是关于中西医的辩论,不是提供充足的事实说服别人,而是只要别人和自己有不一样的观点,就自尊心大受伤害,出言不逊,把别人一棒子打死。结果是没见整出多少有见地的观点,倒是对学友人生攻击有那么一箩筐的语言,如果不理解中医,或不理解西医就都成了异类、或者浅学无知之辈的话,那给我们多少还在求学路的学友们迎头般的沉重打击啊!

不管如何,我们还是要正视这个真实的世界,存在即合理,这就是天地并行,万物蕴含的前行规律,进化论为什么科学,就是以一个铁律左右着这个生物世界,不管你是不是如恐龙般强大,只要你不适应生态,一样被淘汰,这和你拥有的肌肉无关,更和你犀利的语言无关。

全局之眼,就是要看到要素,还要看到要素之间的关系,更要看到这些关系背后的规律,不然是不是说别人无知的时候,你恰恰正是那个孔子描述的田间蚱蜢,后来被称为的“三季人”? 这不是别人的可悲,实际是自己的可悲。

一家之言,不针对任何人,欢迎提出不同意见,我欢迎平行思维的批判,如带人生攻击的语言,请原谅我一笑带过,不去回复你,不是因为我不礼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从对抗性思维回到平行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