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哲思录02人为什么会从众?

社会心理哲思录02人为什么会从众?_第1张图片

人是生活在两种准则里的社会性动物。即个性与从众。

那么,从众,好还是不好?难道,从众只是“傻”与“更傻”的关系?

我们越来越推崇“特立独行”。今天,“从众”这个词已经带有贬义了,是指一个失去自由独立意识的个体?

01 “挑战者”空中爆炸悲剧事件中,美宇航局为什么不听工程师的警告?

1986年1月28日清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73秒后爆炸。此事件成为美国航空历史上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总统委员会立即召开会议调查事故原因。但由于航天飞机的复杂性,以及很多利益相关者对调查的干涉,真正查清事故原因几乎成为一项不可完成的任务。
……

宇航局需要表现其高效和多产以便获得国会更多支持的预算。

公众对于“进入太空的教师”的巨大兴趣。

宇航局希望展示自己的实力。

因此,他们走向了“众望所归”的错误决定,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也许,只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02什么是集体思想(group thinking)?

凝聚力强的团体成员的思维方式。团体具有支配性的共识存在。忽略其他想法的现实性。

从而,认为集体的思想是无懈可击的,也因此会造成远离逆耳忠言的后果,去除掉那些杂音,不管是否重要,因为这会对审查带来麻烦。

03 问问阿希实验的被试

有人说,“我觉得X和A一样长”。

社会心理哲思录02人为什么会从众?_第2张图片

如果有很多人都这么说,当那一个人也知道别人这么说的情况下,他也会这么说。很显然,他受到了众人的影响,这是一种从众的行为,很显然真实的情况,X和A并不一样长。

我们可以从以往的新闻事件中,找到大量这样的例子。

从众的例子——地铁遭误传有爆炸物乘客纷纷逃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14:58  新闻晚报记者 石凯峰 程怡

晚报讯 昨天早上,轨交2号线科技馆站上演了一场虚惊,一辆开往淞虹路方向的列车进站时,有乘客误传车厢内有疑似爆炸物,吓得整列车的乘客都逃了出去。后经工作人员排查,列车没有任何问题。

昨天早上8:30,常先生乘坐的2号线列车抵达科技馆站后,门一打开,后面几节车厢的乘客如潮水般地涌出车厢,往站台上跑,每个人都神情紧张,“我在第二节车厢,看到人们往外跑,赶紧跟着跑了出去。 ”

常先生说,不到一分钟,整列车上的乘客都“清仓”了,所有人都挤在站台上,议论着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在传,最后一节车厢里听到轰轰的响声,好像两辆列车要相撞了。还有人说,最后一节车厢里有个阿姨说看到了疑似爆炸物。 ”

就这样,一群人在站台上心惊胆战地观望了5分钟,直到车站广播通知说 “本次列车没有发生故障”,大家才纷纷回到车厢。

地铁公司方面说,乘客疏散到站台上后,车站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入车厢排查,没有发现任何可疑情况,随后通知乘客上车,恢复了正常运营。

04为什么人们会从众?

不从众会受到惩罚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应该做让人讨厌的事?

其实,一个人从众的目的如下。

想不犯错误,力求正确。

想通过遵照团体里其他成员的期望行事,以获得别人的好感,以期得到自己的好处。

其实,这两个目的通常并不矛盾,那人们如果在矛盾的情况下会如何做呢?

05社会心理学实验证明,团体压力确实影响了被试的判断

了解别人的判断。但不当众做出自己的判断。条件越秘密,遵从的人越少。

06增强和减弱从众的变因

众人的意见是否一致。个体是否先表态。个体的特点:自信心,任务特点,能力水平,所遵循的文化。

07 他人行为的信息性

别人的行为是我们进行判断的唯一线索。

社会榜样的力量: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做榜样的效果越好,有榜样比没有榜样好,榜样较多效果越好,榜样可以不是“人”而是某种行为或思想的提示。

信息的效果好于威胁的效果。

08 社会影响与情绪

你能否区分自己是“快乐”的还是“愤怒”的?

沙赫林的著名实验:情绪包括感觉和认识,感觉是生理上的激发,认识是对环境信息的解释。

09 内化

对社会影响最深刻持久的反应。内化的动机来自使自己正确而不犯错误的愿望。

认同的信念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以后就可以成为独立为自己的准则,从而难以改变。

10 三类反应中的关键因素

依从——权力。

认同——吸引。

内化——可信。

11 第二获得(secondary gain)

依从的效果令人满意,值得继续下去,则即使引起依从的条件(奖惩)已不存在,依从行为仍会继续。

依从本身并不持久,但可为持久行为扫清道路。

12 实验细节:

征集方式:广告

被试:40名男士

地点:耶鲁大学实验室

主试:身穿实验室白大褂,非常严肃

抽签决定师生角色:已作手脚

真被试——教师    主试同盟者——学生

实验材料——配对联想词表

bule-girl    rich-boy

nice-day    fast-bird

Fat-neck    blunt-arrow

Grren-link    soft-hair

学生的反应

75伏——嘟嚷、呻吟

150伏——要求退出实验

180伏——叫喊痛不可忍

300伏——拒绝再做任何回答(视为错答)

被试非常紧张和沮丧,不时询问怎么办?

13 影响本实验服从性的因素

发命令者:

令人尊敬的科学家——65%

一般专家——48%

非权威——20%

权威人物不在场——25%

被试与“受害者”的距离:

听到——62%

看到——40%

亲自操作——30%

时间延后且不亲眼目睹——90%

14 不介入的旁观者

众目睽睽下的凶杀。

目睹伤害的人越多,受害者获得帮助的可能性越小,这是因为,别人的按兵不动被理解为“权衡”。

“痛苦的妇女”实验

单独——70%

有不动的陌生人——20%

15 为什么会出现积极救助的旁人

一是,命运相连,二是,无法逃脱。

16 如何增加人们帮助他人的可能性?

确定是否真正发生了紧急事故。

设想自己有责任介入。

帮助别人的代价不高。

相信自己的帮助是有益的。

旁观者与受害人的情感联系,增加了救助的可能性。

17 如何解决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

第一,必须保证被试不受伤害。

另外,研究者有责任利用自己的研究促进对人类行为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哲思录02人为什么会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