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点心理学I 90-7 超限效应

故事缘由: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的讲的感人肺腑,已做好准备,把钱拿在手上,准备捐款。

      可是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把手里钱放回去,然后决定只捐一些零钱。

      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

      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名词解释:超限效应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非常常见,特别是家庭教育上面特别明显。

      比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多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三次,四次,五次,六次及以上。

      使孩子从原本的心理愧疚后悔反思不安――不耐烦,心不在焉――反感讨厌。这是个不断施压的过程,父母会觉得我说你是为了让你知道错,甚至是打骂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可往往适得其反,被“逼急”了,孩子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轻。

      我所知道的是普遍年少时被这样对待的孩子,在青春期都异常叛逆,特别是男孩子。长大成人后喜欢离开父母身边。

      希望我们都是智慧家长,也欢迎大家一起聊聊关于培养孩子的心得和好办法。

      2018我在精进的路上与你同行。

      每天一点心理学,点滴积累,幸福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天一点心理学I 90-7 超限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