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幸,我依然前往

十二艘外星飞船突然降临地球,悬浮在十二个国家的上空。除了跟人类发出讯号,什么事情也没有做。没有对人类发动攻击,没有毁坏地球的设施,这让人类迷惑于外星人来的目的。

于是各国派出专家去解读外星人的讯号。经过数次的接触,美国语言学家路易斯发现外星人使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圆环形的文字,并最终了解了其中的奥秘,也在发动战争的最后一刻挽救了全球危机。

七肢桶带给人类的是一件能够预知未来的工具——圆环形的文字。女主路易斯在跟七肢桶的交流和研究中逐渐掌握了这种文字,因而她可以感知时间甚至打开时间,也就预见了自己今后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包括她女儿的早早离世。

明知不幸,我依然前往_第1张图片

路易斯已经预见了自己今后生命中的悲剧,为什么还要选择接受伊恩呢?这让我很费解,人的天性都是趋吉避险的,为什么路易斯明知结果还要做这样的选择?

直到我看到了这样的一段对话,我才了解一二。

胡宗宪:“平时叫你读读左传,通鉴,你不以为然。叫你读读王阳明的书你更是不以为然,还说什么半部论语可治天下。现在我问你,孔子说的,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什么本意?孔子是在告诉世人,做事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

知不可为而为之,尽管伊恩会不理解她而后决绝地离开她,尽管自己珍爱的女儿早早地离世。如果她选择不接受伊恩,那就没有了今后的短暂的美好时光,没有了可爱乖巧的女儿。满怀着对女儿的爱,路易斯选择积极地去面对自己今后的喜乐与伤悲。

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缠绕在一起,不能超脱,那就选择勇敢地面对吧,即使满怀悲伤和痛苦。


明知不幸,我依然前往_第2张图片

鲁迅先生的《死火》:我在冰谷中发现了死火。死火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待在冰谷中,“那么,我将冻灭了!”;另一个是被我带出冰谷,永得燃烧,“但是我将烧完”。两个选择都是灭亡。

火最后选择了永得燃烧,即便是灭亡,也要燃烧着灭亡。

鲁迅《呐喊》自序:“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以敷衍朋友们的嘱托,积久了就有了十余篇。


明知不幸,我依然前往_第3张图片

铁屋子里困着熟睡的人,叫醒了他们,他们会在清醒着痛苦地死去,离死亡的每一步都是特别清晰;如果不唤醒他们,他们就会在睡梦中死去,痛苦也不会那么清楚。

鲁迅选择了唤醒,即使希望渺茫,也要奋力一博。这亦是鲁迅的人生哲学,所以在当年那样国家危亡、国民尚未觉醒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弃医从文。即使一人之力有限,环境极为严酷,但鲁迅还是坚持到底,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

就像鲁迅自己所说:“你们年轻人的奋斗,是以光明的必然到来为前提的;而我,却对未来不抱希望,我就是要与黑暗捣乱而已。”

敢于直面悲伤的结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是生活的勇士。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知不幸,我依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