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月04

《让死活下去》是陈希米对已过世丈夫的追忆,那一份深深的想念和对史铁生的怀念,像一汪秋水细流绵绵,剪不断,理还乱。她心中的忧伤好像江南初春的细雨,一直的下着,从早到晚,从今天的破晓之时,直到明天的傍晚十分,就这样,一直的下个不停。我从陈希米的每一句中,都能品味出她的哀思,好似在暮色将近的夜晚,品一杯苦丁茶。但是这痛苦的哀而不伤之情,在文章中呈现的如此静谧,可以想象的出,她也以后的日子依然会在淡然与平静中释怀一些情念。

史铁生的离去无疑对陈希米来说,是一种深深地刺痛,在内心中生产了一种无可言语的隐痛。她在文中说,她面对史铁生去世时,她没有眼泪,没有想常人一样痛苦流涕,痛不欲生。她显得理性,她对于死好像已经看穿了,已经明白这是人间所不能不回避的问题。其实她真的能如此的理想性吗,像看破红尘的僧人一样四大皆空了嘛?

其实作为人来说绝对不然,纵使她懂得死的道理,即使她阅尽无数经典,她内心在也很难放下史铁生,这个和她生活了无数日夜的男人,这个和她在内心有着共鸣的男人,这个被她称之为来到人世就是为了他而存在的男人。她对于他的怀念只有倾诉,只有写作,只有表达自己。这倾诉,定是连绵不断的,这写作,必是历久弥新的,这表达,更是情深一往的,是真情的积蓄,是爱愿的叙说,是难以用短短的十几万字来表述的。而这本书就是陈希米对这思念之情表述的缩影,更是证明她对他真情的思念。

书中的每一章节都没有题目,只有序号,如同日记中的日期,整齐而又肃静。每一章节下所写的内容都是有关于她的心绪。

文字的优美好像的诗句一样,每一层的意思错落有致,她可以不动声色的写出那深思熟虑的言语,那心中沉淀已久的真情。

史铁生真的就这样的走了吗,真的就和我们再也不相见了嘛,这一事实是死带给我们的现实。我们来不及反思什么,就承认了这现实的真实,仅有陈希米还想着反思其中的道理。

陈希米想要打破这样的束缚,穿透这种现实的阻挠,直面精神世界的史铁生。于是她选择了写作,选择了像他一样的写作,以写作的方式在创作着自己的世界,在搭建这生命的意义。

写作是这样的神奇,你的任何观点和言论都不在受到约束。这是一个独处个人的世界,在这里只要你能想得出来,就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东西。曾经的史铁生因残疾的创伤而想选择死亡,但思考与写作拯救了他。在疾病的牢笼中求得解脱,同样写作使他插翅飞翔。写作是史铁生活着的动力,他因为写作的存在而生存,因生命的存在而必须写作。

如今他走了,留下了他厚厚的文集,他把有关所有对于生命思考的问题交到了后面人的手上。如今,陈希米的生活也好像当年的史铁生,她需要接过这命题沿着他的道路继续行走。

写作对于如今的陈希米而言,就是生命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之活下去的目标。他们夫妇来到世界上就好像就是要担当这生命的疑问,就是需要解答这具有无数个谜面的谜底。

在书中陈希米的很多话语我在看后感慨良多。她在书中曾说,史铁生在上帝剧本中的提示就是“情种”,而她自己在这剧本中定没有涉及,因为上帝的剧本范围太大,不能一一例举,照顾的不能如此周全,她在剧本的定位估计也就是一个芸芸众生中的路人甲。

在想我们多数人都是芸芸众生,我也定是其中的一位,在想上帝的安排,肯定是让这些芸芸众生在为他所安排的角色而服务的。这种解释在不知不觉中有些宿命论的味道,但看看现实,其实这宿命论未必没有道理。如果我们有了定位,那我们就去做吧,在这场旅程中得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心呀!

�2ʃ��r��

你可能感兴趣的:(06月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