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初心~参访龙泉寺有感

2017年11月25-26日,有幸随和君商学院第十届十班的同学参访龙泉寺。

一周前,跟Betty的一席话,让我看到了自己最近的状态。长久以来的探索,到了不得不面对的时候。

参访龙泉寺也许就是这么一个机缘。几年前到过凤凰岭,途径龙泉寺,当时对这里还没有太多感悟。这两年间,接触了不少龙泉寺皈依的朋友,也看过不少关于龙泉寺的新闻,感觉虽然没有来到过这里,却已然亲切和熟悉了。

@凤凰岭

第一天的行程是12点前到达金凤农家院,集合后吃午饭,随后登山。好久没有登山了。只是依稀记得迈老师之前教过的行禅方法,闭嘴用鼻子呼吸,凝神静气,迈步时要轻,内心专注。登山的过程,也是一个跟自己相处的过程。所以我很享受自己一个人走时的感觉。当你开始凝神静气的时候,你才会努力地去聆听和感受自己的身体,去体会呼吸的急促进而调整,去体会设立一小段目标而后达成时的小小喜悦。在与大家嬉笑中,我们到达了山顶,4点10分返程,5点左右抵达山下。

晚餐是素食,由于没有提前预定,结果等菜等了很久。人多的时候,作为组织者真是不容易。人多要比人少出现各种意外的概率无疑要大很多,因此不能用平常思维去考虑问题。晚餐之后,大家回去玩德州扑克,及各种短平快的小游戏,真心话大冒险什么的。哎,年轻人真能折腾。

10点我先回屋睡了,11点多她们回来,之后的睡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胃的原因,整个人特别的烦躁不安,一直翻身,也从睡袋里解放了自己,但还是有些不舒服。3点20起床洗漱,4点进山做早课。两位义工已经早早就等在南门了。换上海清,走进课堂。在那里已经有很多人了。帮助我们的义工带着我们来到了一处地方,给我们发了做早课用的书。广播里有法师在指导我们开始诵经持咒,仪式般的声音庄严神圣,大家都跟着法师唱念起来。在这个过程里,我的感触并不是很深。心里挺乱的,频频走神,不过也正是借着这个机会,观了观最近的自己。

寻找初心~参访龙泉寺有感_第1张图片
凌晨五六点钟~

早课从4点半到6点左右,然后是观看龙泉寺纪录片。想想2004年学诚法师带领8名弟子入驻时,这里还是风雨飘摇只有几座破房子的地方,仅仅10余年时间,变成了今天这个组织架构严谨、管理有序、汇集了众多清北硕博高才生和诸多弟子,让很多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在之前,多数人还挺不好意思说自己皈依了,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以自己在龙泉寺皈依为豪。就像法师发心的那样,这里真的成为了众多僧俗共同的一个道场。现代社会节奏太快,大都市里的人们内心都很焦虑烦闷,迫切需要一个地方洗涤心灵,清净自我。我很感动法师谈及学诚大和尚的那句话“佛教要发展,不能只考虑自身,而是要关注社会”。也许正是龙泉寺的这种发心,真正地关注到了众生的切身需求,才能够如此发展壮大,成为今天大家喜闻乐见、喜来之的一块净土吧。

寺里的早餐都是信众供养的,不能浪费。男众女众分开用餐,食堂里大概有近两百人同时用餐,却井井有序,安安静静。就像引导语里说的,止语也是一种修行。因为以前在寺里吃过饭,知道规矩,所以也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鲜的感受。用完早餐已经七点多了,我们到寺里的图书馆参观,之后听贤清法师开示。

初见法师,就感受到了他的亲和。因为今天人少,大家有机会能够针对自己的困惑提出自己的疑问,法师会一一解答。在大家的提问中,有几个问题很触动我。

Q:关于持戒与随缘。

随缘,是因为心中有不变的东西立着,也就是我们的初心,发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所以发心要好,要不变,至于其他,则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持戒是对别人的爱护,而不是保护自己。规矩是对团队和他人的,佛的每一个戒律都是为了保护众生不受伤害。

如果不是为了成全别人,爱护别人,而只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心就很容易构建壁垒,穿上厚厚的铠甲。

Q:如何找寻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法师跟我们分享了他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由最初的室友影响,到最后走上今天的道路,期间也经历很多的纠结。人在满足了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之后,终究是要探索生命的意义这个话题的。

现在人从学校到单位,成长环境单一,认识面也比较窄,经历和价值观也比较单一,造成了现在的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没有方向是对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都有哪些前路,更罔论选择了。所以,应当让自己多寻找、多尝试、让自己的价值观更加多元化。经历多了,压力自然就会被解构,自由度也会增加,人生也会更加丰富,才能更好的找到自己,才不会活在他人设定好的价值观中。

当人生面临选择的时候,选择更难的那条路,一开始难的不见得永远都难,一开始容易的也不见得永远都容易。选择好了,就心安理得地去做生命应该做的事。

【这个问题是我问的,我一直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愿景,甚至连初心都谈不上,何来发心和不忘初心呢?零零碎碎间,只是模糊知道一些些自己想要做什么。我确实如法师所说那样,成长环境单一,价值观单一,即使想要不一样的选择,也不知道这个选择会是什么?所以只能一路磕磕碰碰,迷迷糊糊走到现在。不过,如果能够在人生早期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那就从更多的尝试和践行开始吧。】

Q: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不是思考而得的,而在于行动,这是一个实践的话题。去做、利他、给别人带来快乐,唯善最乐。这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Q:关于持戒。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

持戒是为了帮助人更好地修行。比如同样是背女子过河,老和尚修行深,过完河就放下了,但是小和尚一直没放下。所以,戒律就是帮助小和尚修行啊。戒律是基础,成为习惯后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了,彼时已无需戒律。

Q:如何处理目标的纠结,问题的纠结?

思维模式是长期养成的结果。我们可能比较注重结果,西方哲学里称之为工具理性。我们更应当追求过程中的努力与认真,珍惜过程。过程中的专注会积累很多的因缘。

Q:如何看待嗔心?自己的行为想法与他人不一致时,如何处理?

第一种,放任情绪,显然不太好。第二种,一合相,跟大家一样。也是一种修行。那怎么保持“个性”呢?修行人是没有个性的,因而不会给人带来痛苦。个性也不是刻意保持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佛本身是没有个性的,无我。所以菩萨才有那么多的化身,为渡人。

我的感受:套用下午看到的那句话:包容不是一种无奈,而是一种力量。个性亦如是。如果你被动地没有个性,那么就是一种无奈。而若一个人内心有足够的力量,又何须刻意保持个性呢?不过是做自己就好。所以,其实要不要要刻意保持个性,这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每个人做好自己就好了,然后尽可能地利他,不给别人带来痛苦,也就做到了一合相。然而到达这个过程需要努力的修行。

以上只是简要回忆了部分问答,结合了自己的感受。法师还跟我们分享了很多其他的观点。比如人是有三个世界的:现实的世界、经验的世界、信仰的世界。比如每个人的努力都很重要,我们都要努力地提升自己。比如如何看待自杀。比如人生虽有很多的坎坷,但我们可以选择像那对倒车夫妇一样阳光面对。要时刻关注内心的成长和成熟等等等等。

最后,关于死亡和生命,法师还跟我们分享了几本书,比如《生命不死》、《濒死体验》、佛经里对死亡的记录等等。

近两个小时的问答中,法师的大智慧总能于无形中轻轻化解同学们的困惑,并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心。接近结束时,大家还有很多的问题想问,无奈,时间短暂,但已然收获多多。

在整个过程中,我看到的最多的还是我的傲慢心和自卑心。这两者大概是相辅相成的吧,不过是硬币的两面。我还看到了我的半杯水心态。很难做到空杯心态。这可能也是个要面对的问题吧。所以,在义工们身上,我看到了平静和谦逊,也看到了他们身上那平和的力量,感恩。

寻找初心~参访龙泉寺有感_第2张图片
龙泉寺三慧堂

在清静的山里,天空无比湛蓝,清爽的环境洗去了人们很多的浮尘与疲惫,也借此观想了自我的真实状态。在这两天的行程中,我终于安静地坐下来,与自己有了更多的对话。看到了那个疲惫的自己,那个穿着厚厚铠甲的自己,忍不住要抱一抱。两天的意义也许无法一蹴而就解决我所有的问题,但是收获也是蛮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寻找初心~参访龙泉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