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生平概略

老子生平概略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子生平概略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子生平概略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子生平概略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是年为公元前571年。

老子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子一家敬重。---是年老子九岁。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

12岁,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管理档案的官吏,在国王身边任职。其职责就是将所有官方文件复制并整理归档,以确保国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当然也是为了确保国王为后世留下丰功伟绩的翔实资料。文档管理工作本该是一项称心如意的工作。这位史官照例应该为从各类文件中看到的国家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才是名闻遐迩,声播海内)。---是年18岁(公元前552年)。这一做史官便是31年。

公元前535年(鲁昭公七年),孔子十七岁,“年少好礼”,“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史记孔子世家》)据高亨考证,老子“因受甘悼公或甘简公(杜注:“甘简公,周卿士。”“甘悼公即过。”过,甘简公之弟。)的迫害” 去周,此时正在鲁国。孔子第一次拜见老子,当时孔子以相礼助丧为职业,受到老子的教诲留下深刻印象。---是年老子37岁。

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老聃守丧期满返周。孔子三十四岁时,专程到东周京都雒邑向老子请教周礼,孔子问礼于老子一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事。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道经》言宇宙本根,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下篇《德经》,言处世之方,含人事进退之术,蕴长生久视之道。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

话说孔丘与老聃相别,转眼便是十七八年,至公元前500年,五十一岁的孔子,仍未学得大道。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拜访老子。

公元前483年,大约六十六岁的孔子,在周游列国,求仕不得之时,又一次在相邑见到老子。此时的老子已决定西去隐居,所以这次见面可说是老子和孔子最后的会面,这次会见,孔子主要是向老子述说自己周游列国,怀才不遇的经历,亦记载於天运篇,孔子:『……久矣夫丘不与化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又一次这种『以化为友』的观念再次藉著孔子的言论表达。---是年老子86岁。(孔子就向老子请教,每每得到老子精辟的解答。在老子的谆谆教诲下,孔子的学识突飞猛进---这为孔子哲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尹喜的陪伴下,经函谷关后进入秦地,沿着渭水溯源而上,过秦沣水(丰京,西周都城)后为终南山美景所引,便入秦岭而去。现在户县的牛东村就是老子青牛在此生下牛犊的地方(据老人口传文化,村名“牛东”为当地谐音“牛犊”演化而来),户县清凉山就是老子过此后留下来的名字。 公元前481年到楼观(时地属扶风)定居之后,至少也该在那里居住了十年以上,约公元前471年羽化于就峪口西侧的大陵山之上,葬于吾老洞。

老子生平概略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附:百度资料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曾作过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书的官员),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这本书。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人认为是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跟孔子同时,曾著书十五篇宣传道家之用;还有人认为是周太史儋(dān),生活在孔子死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史记》的《老子韩非列传》中即说明了当时对老子何其人有过此两种猜测。“或曰:老莱子亦老莱子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当时司马迁也疑老子即为老莱子。并不是道家创始人。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四日  于草楼  整理

老子生平概略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老子生平概略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生平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