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细语

北国沧浪筑江潮

红颜骄,一声笑

冷眼观世,振翼破天翱

千缕愁绪化飞雪

仇已消,恨亦凋

醉觅解索梦逍遥

太阳岛,寄春宵

燕舞墨妙,风伴柳香飘

爱在心头笔生花

落尘园,情未了

这词是多年前的了,非常喜欢古典的文字,最近看《幽梦影》看迷了,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而且非常适合我这样懒散的人读,读了就能够好好运动 了,不然,怎么有远方和诗呢。

我一直以为写《唐诗三百首》《红玫瑰与白玫瑰》书评容易些,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多,结果,我写完一读,就好像不是滋味儿 。还是造诣太浅了,写起来 ,什么都想往上写。

《唐诗三百首》那一幅幅山水画,那一场姹紫嫣红,那样的家国情怀,那样的豪情万丈,那样深的亲情友情,羁旅哀愁······我全都写下来了,可是,还是觉得不够,一下子就超过了三千多字,属于刘老师说的自嗨呀!

《红玫瑰和白玫瑰》也是,从好男人的人设如何崩塌,到一个人内心真正的需求,再到内心需求与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冲突,西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矛盾,选择上的难题,再到张爱玲特别的写作手法,探索人性的真实,从古到今的爱情谜题,一点点地剥下来,有点丧。

张爱玲也太犀利了,怎么能够颠覆人们笃信的爱情神话呢!把说好的花好月圆,把人们心里的美满幸福,全部都砸得粉碎。

她说:人总是在接近幸福的时候倍感幸福 ,又总是在得到幸福进行的时候患得患失。

读过张爱玲,你看见月亮或者镜子 ,也或者看到红嘴绿鹦哥,你都会看见大写的张爱玲三个字。

她貌似平常琐碎的笔触,用犀利地直逼人心;她那浸满了苍凉的文字,潜移默化地逼出寒意。

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字,都蕴含深意。

只能说,张爱玲是真正的小说家。

我个性孤寒,十多岁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读张爱玲,我觉得我理解她。

特别是读到《夜营的喇叭》,读到那一句:“于凄凉之外还感到恐惧。”

最后,听到有人吹口哨时又说:“突然站起身来,充满了喜悦与同情。。。”

心里得有多孤单,如同我喜欢黑夜比白天多!喧嚣过后,总会听到夜里那些细微的声响,让我觉得喜悦与沉下一颗心。

知道,还是活着的!

我觉得,她居于高处不胜寒之地,好像冷眼旁观这一切,孤独又冷静。但其实,她还是希望有共鸣的。

她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即便她个人的经历比她的成就更广为传播成为茶余饭后咀嚼的谈资!

张爱玲有灵,亦会冷冷地飘过吧!

这话说得多对呀!幸福进行的时候 ,幸福就成为了空气一样的东西,环绕在身边,却不会时时感知。

人总是这样 ,得到了就不珍惜,没有得到的就会念念不忘。

像那句,“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你面前,有选择的时候,就会左顾右盼;当真正地需要你拿出决断的时候,马上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身上,算计,自己是否会因为这样的选择吃亏。总是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觉得自己非常规矩,非常自律。对他人总是带着一种怀疑。说到底,就是自私和不自信。

张爱玲那时候才多大,25或者26岁?

一个女孩儿啊。怎么就把生活看得那么透,把男女之间的感情和婚姻,分析的那么赤裸裸!

佟振保,初见王娇蕊,肥皂泡就那样,滴到佟振保的手上,像有东西在张着嘴吸着。

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是王娇蕊的感觉还是佟振保感觉到的,还是作者在那里感觉到的呢?

张爱玲真是一个老道的小说家,一个字的浪费都没有,每个字都是一个戏。

自嗨了这么多 ,这是流水账没有中心的。呵呵呵

你可能感兴趣的:(午夜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