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写作团 01|快慢时代的小确幸

工余时间,翻阅朋友圈,儿时朋友一条《大众软件》停刊的信息如针一般扎在眼中。
虽然久未曾订阅及看过这些电脑杂志,却被这个名字,勾起了记忆中那些珍贵片段。
初高中时,每个月初,从书摊老板娘手上拿到《大众软件》、《数码时代》、《微型计算机》,花光一月30元的零用钱,就为了换来一天的舒适阅读享受。
在那个电脑性能不足的时代。只有1米5个头的初一小朋友,带着他的同班同学。拽着同学妈妈给的5000块钱。在那个还是到处宰生杀熟的广州太平洋电脑城里。为了凑成一台电脑的所有配件,一件又一件地和老板拼命砍价。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杂志里面《如何对抗JS》、《装机砍价技巧》等文章成为了我们的内功心法。
为了省钱,我们三个小孩子把CRT显示器主机箱,相互扛着,坐了公交钱回家。
想来好笑,最后我们把电脑自己带回家装好之后,算了一下也就花了3000块钱。
同学妈妈还夸我厉害,最后给了我100块钱的“顾问费”。
在那个知识尚未爆炸的年代,感谢月更的杂志。为我带来了知识,兴趣,自信和成就感。
也带来了那些与友人无法忘记的共同记忆。
我想,这些在那个古早年代,不是今天小确幸的原始雏形罢了。

互联网,“疾如风,徐如林,夺掠如火,不动如山”
火速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宝库,但来了燎原之势。
但是,每当仔细体味,作为互联网的新一代,自己的记忆韧体。
是否能够一下子,快速写入,并与情感对接呢?
在那个记忆韧体有限时,记忆总是能和情感对接,我们有了人情味、感激溢于言表、情如手足,亲如姊弟。
因为背后沉淀着共同记忆的强关联,共生体。
双目投射、聚焦对方,才能缓缓写入彼此。
而在互联网时代,当我们能关注的人与事不停增加的时候。
记忆韧体无法有效与情感对接,面对朋友圈茫茫多好友,仔细再问?多少己成相互点赞的僵尸粉?

理性的发展趋势与感性的逆向反思。
我想,后前总是屈服与前者的。因为潮流如此,无人能挡。
而每当你去寻找是日常的小确幸时。
那一定是你理性太久,想才中抽出片刻,吸一口感性的鸦片。
然后再度投入潮流当中,不息奔流。

明天,正当这些曾经带来共同记忆的功臣们。
也将变成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和时间符号。
如果要将它的老化时间加上一个期限--我想互联网会给出四个字--“ASAP”

时代如此,也可在闲时
多问自己一句,可曾记得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黑写作团 01|快慢时代的小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