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如今我选择裸辞

我终于顺遂自己心底的意愿提出了辞职,没有下一家,是的,裸辞,这个我曾经一想到就恐慌的词语最终还是出现在了我的字典里。这个月,将是我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最后一个月。

还是会焦虑,离开了毕业到现在从未变过的现世安稳,离开了五险一金,离开了公司各种优厚的商险福利、离开500强企业、中国最佳雇主的平台光环。我还是会迷茫,我问我自己,我真的在乎这些吗?其实我确实在乎,在乎这份比上不足比下却有余的薪水,在乎我不必担心房贷的压力,在乎我花钱买买买的时候可以底气十足毫不犹豫。 在乎我的安稳可以让父母感到踏实和放心。

但是除了这些在乎,我更在乎找到一个更洒脱更自由更真实的自己。我常常问自己对于我而言什么才是有情怀的事?什么才是我热爱并且擅长的事?什么才是我愿意孜孜不倦付出努力去做的、令人喜出望外的事?

以前我总是问,停留在“那就这样吧,人生大抵不过如此。”但现在我选择行动,我要开始”折腾”了,比起去空想,去恐慌,去消耗自己,去殚精竭虑,为什么不去行动,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未知的自己呢?

回想 4年前我从大学校园走出,真的是稚嫩,没有太多的职业规划,心想能拿3000多的工资就可以了。仅仅有单纯的想进外企的想法,因为受案例分析课上分析500强外企的专业化管理的影响和自己对英语相对而言的那么点喜爱。机缘巧合地,我进入这家快消行业内具有黄埔军校美誉的、排名数一数二的外企公司,做销售。

我还记得那时我还有银行的录取,凌晨我还在网上查资料看哪个更有“钱途”,最终我选择了做销售,因为这个看起来更锻炼人,有更多的可能性。我还记得刚入职的时候公司开半年年会,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去另外一个城市,各个部门在台上展示着优秀业绩的回顾,时不时冒出来外企独有的英文单词,还有各个区域的优秀代表上台做分享,无不洋溢着一种慷慨激昂的斗志感,我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畅想着3年之后自己成为销售经理的样子。

没有想到,成功远没有那么容易垂手可得,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而我们即便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四年的经历太长,我无数次想过要放弃,但都咬牙坚持告诉自己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如果说四年前和今天是先就业再择业,也许很贴切,那时候的我只能拼命汲取社会经验,适应公司和职场生存法则,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干什么,如今我从业务做到了主管,有了更多自己的判断和对这份工作更为全面的认知,我越来越发现,它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越来越确定,这不是我的职业理想,不是我的事业目标。这4年职场经历必然让我有很多的成长和感悟,但是这个内容太多,我得好好整理下,单独写一篇来总结。

人生的路很长,为什么要做自己感受不到激情的事?人生的路也很短,为什么不去探索自己爱做的事?回顾自己成长的轨迹,很多时候我们都把自己固步自封在了别人的说法里。

高中文理分班,别人都说学文科没前途,我所在的重点班只有一两个学生去了文科班,于是我也随波逐流,坚决不考虑“没前途”的事!,可是我学着我并不开窍的数理化一点也不开心,整个高三就是一种煎熬。吃力却无力回天。

大学毕业时候找工作,对于去外面的大城市,我想都不敢想,听了太多北漂的艰辛,物价房价的压力,我认为那根本不适合我。于是即便学电子商务的我还是选择在这个没有电子商务用武之地的城市做了传统的销售工作。

成长的代价是,走过一些弯路,才发现好多道理当时就明白并行动,该有多好啊。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成长教育》,17岁的珍妮酷爱文学和艺术,很漂亮也很聪明,高考的目标是牛津大学,然而放学路上的一次偶遇大雨,一名陌生中年男子的出现打破了她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他带她听真正的音乐会,去拍卖会拍卖名家的真迹画作,去浪漫的巴黎游荡,打开了一个17岁少女的全新世界。于是珍妮选择提前享受这种有趣的生活而不是读那些又难又令人厌倦的书。故事的结尾还是令人欣慰的,误入歧途的少女被现实重重一击时才发现她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最终奋发图强考进了理想的牛津。

故事里的少女珍妮多半是幸运的,少年时期就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即便误入歧途,也只会让她更加清楚如何通往自己的向往之地。

我写下这些,就是想告诉自己,即便有焦虑和迷茫,也不要放弃追逐梦想的脚步,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在自己热爱并擅长的领域深耕,即便辛苦,也是快乐。道路阻且长,电影《七月与安生》里面说,女孩子,无论选哪一条路,都是不容易的。是啊,既然没有哪一种人生是容易的,那就选择最让你心潮澎湃的那一种人生吧!

裸辞对于我,是休整,也是新生,从现在开始,我将不再盲目,不再盲从,不后悔我深思熟虑做的决定,只坚持每一天不浪费光阴地生活。

不知道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是在什么状态下呢,是在追梦的路上抑或已经达到了彼岸,欢迎分享与我交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如今我选择裸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