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景德镇等你

  相传,很久以前,在浙西昌江之南坐落着一个以烧瓷闻名的镇子,因坐落昌江之南,取名为昌南镇。

  公元988年的某个冬夜,青瓷便出生在了这个以烧瓷闻名的镇子,她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以烧陶瓷为生的工坊家里,家里每年烧制的瓷器大部分都进贡了皇宫,因此家里还算宽裕富足。她出生那天夜里,刚好是家里人烧制青瓷出炉的日子,全家人看着襁褓中的青瓷,很是可爱,一点也不哭,小嘴又粉嫩,眼睛也大大的,就像是一颗黑色夜明珠镶嵌在上面一样。全家人都很高兴,认为是双喜临门,家里不但诞下一女,烧制的青瓷也成功出炉,而且还精美无暇,他们都认为是女婴与烧制的青瓷有缘,就为女婴取名杨青瓷。

  青瓷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和全部的爱呵护下,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着,时间过去十多年,青瓷便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清纯细骨如玉的少女,青瓷的美貌一时传遍了整个镇子。青瓷还没有到成年,家里的门槛便被媒婆们踏破了一副一有一副。时间久了,家里人为了打消那些来说媒的人的念头,就嘱咐青瓷不要出门,在家里打扮成男装。

  青瓷这一男装打扮一弄便是五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父亲走到哪里,青瓷便走到哪里,她三番五次地央求父亲教授她烧制世上最美妙绝伦无以伦比的陶瓷的秘诀。她父母拗不过她,只得答应。

  青瓷花了两年的时间跟着父母学各种烧瓷法。在她16岁那年的某个晚上,她偷偷跑到工坊,借着皎洁的月光,用手一边在黏土上拍打,一边往炉子里加柴。大火熊熊燃烧着,月光越来越细圆无暇,那一晚,青瓷烧制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个陶瓷,她把自己烧制出的陶瓷放进了一批天一亮将被运送入宫的瓷器里。她没有想到因为她的这一个瓷器,改变了她的一生。后来她的儿孙问她后悔吗,她说她不后悔,青白瓷是她的最爱,也是她最骄傲的作品。

  瓷器被御林军押送入宫后,宋真宗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青瓷烧制的陶瓷被宋真宗一眼看中。宋真宗轻轻拿起那个圆润如女人肌肤,青釉色泽青亮透澈的青瓷,嘴里不停地念叨:“此乃真是顶尖中的顶尖啊,你看看这身躯,犹如我的爱妃的细腰也!”身边的管事见皇帝如此喜爱,还爱不释手,就向宋真宗进言瓷器乃是从昌南镇进献来的。真宗一听,龙颜大悦,他打算用自己的年号给昌南镇赐名。

  公元1005年,宋真宗赐名昌南镇为景德镇。

  宋真宗日日夜夜捧着一个青瓷烧制的陶瓷,身边的管事公公为了求赏,就开始派人查访是谁烧制的青瓷。管事公公得知是景德镇杨廊方的女儿杨青瓷烧制的,便觉得是立功的大好时机,就在皇帝身边有事没事的时候旁敲侧击,终于皇帝对青瓷有了心思。他想一睹是怎么样的女子竟然烧制出这么完美的瓷器,皇帝授意身边的管事以奖赏为名去请烧制青瓷的人入宫。

  宋真宗要青瓷入宫的消息传入了青瓷家人的耳朵里,家里乱作了一团,他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入宫,他们觉得一入宫门深似海,入宫就是往火坑里跳。青瓷得知自己要去陪一个糟老头,就要死要活的,弄得家里鸡犬不宁。

  这时,机智的母亲想出了一个注意,只要让青瓷出嫁了,就可以不用入宫了。家里的人一致同意这个建议,青瓷也同意了,可是该嫁给谁却成了难题,家里人既不想让青瓷入宫,又不想让她嫁错人。

  家里人几番考虑,痛定思痛下,选择了当时镇守在昌江之北的张翰林将军。家里人心想,多年前,张家的媒人也多次来杨家提亲,这下可好了。可青瓷却犹豫不决,她心里有点为难,她从来没有见过张翰林,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夫君长什么样子,自己怎么敢嫁呢。可是眼看圣旨下达的日期快要到了,青瓷几番思考之下,决定乔装打扮一番,偷偷跑到张府门口等着,她想看看张翰林长什么样子,是威风凛凛,英姿飒爽,还是大腹便便,大长胡子,又或者是小脸书生样,还或者是粗脚大汉。

  青瓷躲在张府,到了接近傍晚才看见张翰林骑着高头大马,穿着一身铠甲戎装气宇轩昂地到了府门口,青瓷想靠近一点看清他的脸,可是怕被发现,就不敢上前,她打量了一下张翰林的大致身高体型,然后回到了家,她一到家就一口答应了家人给她许下的婚事,她的一反常态引起了家人的注意,家里人很是担忧青瓷嫁到那边会不会伤心难过。殊不知青瓷一到闺房就耐不住高兴,脸蛋红得如柿子一般,她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跳得很快。

  张府得知杨家同意婚事,喜出望外。青瓷父母为了能顺利阻止青瓷入宫,向张翰林一家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婚事必须在第二天就办,第二个要求是婚事越隆重越好。张家父子一听,有点震惊,没想到这杨家人嫁女儿如此积极,有点措手不及,但最后还是答应了。

  张家父子为了不委屈未过门的青瓷,遍请了朝中许多有名望的大臣。青瓷和张翰林喜结连理的事传到了宋真宗的耳朵里,真宗只得打消让青瓷入宫的念头,但是希望每一年,景德镇都要向朝廷进贡精美瓷器。

  入洞房那夜,天真好动的青瓷在婚房里上跳下窜,她很激动,她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相公长啥样了,便不能不兴奋,青瓷掀起盖头一次又一次,把门口看了好几遍。

  夜深的时候,张翰林才踉踉跄跄地走到婚房,青瓷一动不动地紧盯着眼前这个身高八尺有余的,体型匀称的男人,张翰林也是眼珠子不转一下地看着眼前这个美貌无双的女子。俩人一气呵成,彼此都十分心慕对方。青瓷觉得眼前这个男人是世间最好看的,张翰林也觉得眼前这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是世间最值得宁死也要一睹芳容的女子。

  也许,在青瓷看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是她对张翰林的不变誓言。

  张翰林每一天都变戏法地逗青瓷开心,为了让青瓷高兴,他还命工匠在后花园修建了一座烧陶瓷用的火炉,还有工坊。

  工坊修建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修好了,一修建成,张翰林便迫不及待地拉着青瓷的手去烧制第一个陶瓷。青瓷看着眼前这一个小巧的工坊,感动得泪花泛滥开来,张翰林说他知道她喜欢烧制青瓷,就为她建了一座工坊。

  那一天,一个在生火,一个在收集黏土,一个在和泥土,一个在拍打黏土,一个打情,一个骂俏。到了晚上 第一个陶瓷便烧制出炉了,俩人捧着这个圆润细腻的陶瓷,幸福的笑容满现脸庞。

  那一夜,谁都没有回房,也舍不得回房,张翰林搂着青瓷的肩膀,讲了一个个他在战场上发生的故事给她听,她也讲了自己如何学会烧制青瓷,她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一定会独创出另一种瓷器。

  背后的火炉火光一闪一闪地,炉子里时不时传出噼啪作响的声音。青瓷和他相视而笑着。

  那一晚,俩人在工坊相拥缠绵,好似神仙眷侣一般。

  青瓷怀上孩子那年,辽军来犯,宋真宗调集兵力一路北上阻击辽兵,张翰林这一去就是两年,凯旋而归的时候,孩子已经出生了,有一岁不到,是个男丁,长得十分俊俏。张翰林一回来,抱着自己的儿子久久没有松开,好像要把儿子镶嵌入怀里一般。

  青瓷看着眼前这个满脸刀伤的男人,满是心疼,她健步如飞地跑过去,一下子跳起来,紧紧搂住张翰林的脖颈。俩人相拥而立,说着说不完的情话,就好像以后都没有机会拥抱,没有机会说话了一样。

  青瓷和张翰林恩爱琴瑟和谐的佳话被传遍昌江两岸,杨家得知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幸福美满,高兴得日日笙歌,夜夜烧制青瓷。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1023年,宋仁宗继位,辽兵联合夏朝时常骚扰宋朝边境,仁宗一边委屈求和,一边举兵北上,心思摇摆不定,社稷动荡飘摇,连年征战,赋税繁重,街头时常饿殍遍野。张翰林被仁宗调往西北阻击夏兵。张翰林接到圣旨的时候,没有回去跟青瓷告别,就从军营里出发了,他心里明白此次征战,绝对没有以往那么幸运了,要知道战场上刀剑无情,他不知道此去还能不能回来。如此,如果他回不来,她定会伤心难过,他不要她难过,只要你怀着无限希望好好活着。因此此去,他没有给她归期。

  那年,辽兵一直打到离都城汴梁250里开外,宋仁宗被迫求和。

  在家烧制青白瓷的青瓷还不知道宋军兵败如山倒,也不知道远在塞外的张翰林早已被辽兵俘获。张翰林被缚后穿,因为不想被辽兵欺辱,割喉自尽了。张翰林死的那一刻,他平生第一次流了男儿泪,泪水一颗颗地掉落到敌人军营里。

  在家跟着孩子戏耍的青瓷隐隐感觉到自己的胸口一下堵得慌,却不知为何,她的心像针扎一样疼。

  后来,青瓷的父母来看望青瓷,她才知道宋军大败,全军溃败不成军。她努力压制住心中的肝肠寸断般的痛,她坚信自己的夫君一定会回来的,她一直相信张翰林是一个对妻子和孩子守信用的丈夫和父亲。

  青瓷为了逃避无数个日夜的煎熬,一门心思投入到研究青白瓷的烧制法上。

  青瓷为了一个守望丈夫归家的希望,一等就是十年,眼看孩子渐长,每当孩子问她他父亲什么时候回来,她总是莫名难受,其实她心里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回不来了,可是她坚信张翰林一直在她身边。

  自她心里承认自己的夫君已经不在人世的那一刻,她烧制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那么精湛,好像一个男人的身躯,烧制的陶瓷上还带有一股淡淡的咸味,就像是被风干的咸鱼味。青瓷每烧的一个瓷器只要一流入宫里或者是民间,都被疯狂地抢着要,也包括终日郁郁寡欢的仁宗。

  之后,景德镇便开始流行烧制青白瓷,一时之间,青白瓷流遍大江南北,而他们却不知道青白瓷还有一个名字叫“影青瓷”影青瓷以冰肌玉骨闻名。

  到了青瓷晚年,她把青白瓷的烧制法传授了给自己的儿子,并给青白瓷又取了一个名,叫“翰影青瓷”。

  青瓷因为感染风寒,不治而终,临死前她再三嘱咐儿子一定要把她的尸体随同她烧制好的一件瓷器入葬。

  青瓷去世后不到一年,“翰影青瓷砖”的佳话传遍民间,张翰林和杨青瓷的伉俪情深故事被仁宗知道后,特地为青瓷题了一首词。

  公元1126年,金兵南下,攻破北宋都城汴京,民间尸体遍野,有盗墓人从景德镇的某一个墓地挖出了一件保存完好的陶瓷,瓷器上面雕刻着几个细小的字,“我在景德镇等你”



申明:本文已授权豆瓣阅读改编中篇小说《我在景德镇等你》,未经本人或豆瓣阅读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剽窃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景德镇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