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留千史被人传颂估计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荣耀,而要成为一位伟人受后世所敬仰,空有一身正气,清明廉洁是不够的,不仅要心系苍生,还需有丰功伟绩做加持。
郑和就是这么一个传奇人物;
洪武四年,郑和出生,原名马三保,云南人,自小他就立下了一个宏达的梦想,一定要去圣城麦加朝圣,作为一位虔诚的穆斯林,圣城麦加足以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从小郑和并不仅仅苦读四书五经,他对航海也显示出了格外的兴趣,闲来无事便自己窝在房内研究船只,船零件,指南针,并对大海有着深沉的向往。
洪武十四年,蓝玉奉朱元璋之命,远征云南,此次明军势如破竹,仅用了半年的时间便攻下了云南。
这次的战役对朱元璋、蓝玉而言只是无数次远征中的一次,可对郑和来说这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痛苦而未知的转折。
战后他成为了战俘,可在当时做战俘并非做苦力这么简单,那时多了一道工序,阉割。
郑和成为了无数不幸孩童中的一位。
从此这位十一岁的少年跟随明军征战四方,十一岁本该嬉闹,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年纪,可他每日面临的却是肆虐的风雪,大漠的黄沙,凶残粗暴的敌人,朝不保夕的生活。
2.
度过了五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他终于受到了上天的眷顾,燕王朱棣在一大群人中,一眼挑中了这沉默寡言,却目光坚定的孩子。
于是他换了一个身份,成为朱棣的近侍,他的军事才能也充分的体现了出来,在朱棣发起靖难之战中,正是采用了他的计策,连破李景隆七营,一举拿下王宫。
他立下了汗马功劳,永乐二年朱棣登基之后立刻封马三保为内官监太监,这已经是太监的最高职位了,随后朱棣赐姓“郑”取名郑和。
他混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一辈子可谓锦衣玉食,尽享荣华富贵,照理说就这样混到自然死亡已经是上天眷顾,可上天偏偏要让他名留千史,留着更大的使命和光荣等着让他去开创。
永乐三年五月十五日,大家都会记住这个日子的,郑和在福建五虎门起航,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这注定是被世人传送到的时刻。
此次的舰队有多大呢,我只说一个数据,你便可以想象这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了。
他带了多少人下下洋呢?
“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这个数字就足以令人汗颜,要知道现在我们一个学校的人数也就两万余人。
3.
郑和一路向南行进,经过爪哇国时,当时正值爪哇闹内战,东王与西王打得不可开交,西王杀人杀红了眼,竟失手杀了明军数十人,听闻消息后他的手下都暴跳如雷,均建议给爪哇国一个教训,要知道那时郑和带出的兵力,和武器灭了爪哇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可郑和力排众议,派出使者前往进行交涉,自己便继续南下。并非他不愤怒,而是他知道他身上有更加大的任务等着他去完成。
西王得知误杀了明军后吓得魂不附体,赶紧前往明朝请罪,朱棣得知此事后,对郑和的做法赞赏有加,说他顾全大局。并严厉斥责西王赔偿六万黄金。
就这样郑和一路南下,带着和平和友善,一路经过的各个国家都毕恭毕敬的热情款待,并表示愿意每年入朝进贡,郑和也彰显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气度和底蕴,每到一处都不曾以强国的气势压人,真正做到了强而不欺,威而不霸。
郑和到达古里作为终点,在那建立了一个碑亭,并刻上碑文;
其国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翺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
这是一座历史的里程碑。
此后在朱棣的支持下他分别于永乐五年五月、永乐七年九月、永乐十一年冬,永乐十五年冬、永乐十九年春,分别五次下西洋。
所到之处无不是调节国内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弘扬友善和大国气度,所经大国无一不心悦诚服,甘心认大明为大哥的。
他拜访了很多国家包括今天的索马里、莫桑比克、肯尼亚等国家,这也是古代中国人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永乐二十二年,一个不幸的消息沉重的打击了他,最支持他的朱棣去世了。那时他已经年近花甲,两鬓斑白,无人在意这位曾经风光无限的老人了,留给他的只剩下退休养老这条路可走。
宣德五年,宣德帝朱瞻基再一次派人寻回郑和,命他再下西洋,那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再一次焕发生机,他协以往的老兵,和老船匠再一次起航,去探寻未知的远方。
他如愿前往麦加触摸到了那神石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可这位航海家却在海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途经古里时,他一病不起,在那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由于儿时悲痛的经历,郑和没能成家,留下儿女,但这并不能够妨碍他成为一位受世人敬仰的伟人。
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他彰显了一个大国该有的威严和气度。
六十年后有一组船队来到古里,他们就是达·伽马,他们所到之处就立下一根旗杆,称此为其殖民地,所到之处无不烧杀抢掠,占地为王。在别人的殖民地宣誓主权。
而这些殖民者永远不会知道,早在六十年前,有一位叫郑和的英雄带着无上的舰队曾到达过这里,他们用行动宣扬和平与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