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未来vs.活在当下 | 如何避免沦为平庸

活在未来vs.活在当下 | 如何避免沦为平庸_第1张图片
(The picture selected from the internet)

一、“活在当下”

曾经有一句非常漂亮的话让我喜爱异常:Present is present.

英语的多义词让上面这句话充满魅力:当下就是礼物。

隽永,令人回味,同时又发人深省--因为活在当下能让人专注于现在,不为过去的失败困扰,不为将来的烦恼忧愁。


二、“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适用吗?

任何不分场合坚持“活在当下”原则的人极有可能经历以下困惑:

1.活在当下会让你看不清问题发生的可能原因,让你的头脑变得迟钝,对过去没有总结,对未来没有预估;

2.活在当下会让你认识到这个时点的房价已经很高,想都不想,你就会放弃投入时间研究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不是一回事儿;

3.活在当下还会让你在心灵的舒适区里悠然自得,缺乏危机感并最终在暴风雨来临时茫然失措。


三、“活在未来”

相对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与“活在当下”对应的则是“活在未来”。

这里所谓的”活在未来“并非遥想很久以后的未来,有句话叫做:领先一步是先烈,领先半步是先驱。

”活在未来“意味着要想尽办法成为那个领先半步的先驱。


四、“活在未来”需要什么

要想成为”活在未来“的先驱,不能人云亦云,要有逻辑的鉴别能力。

举例来说,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者把一只跳蚤放进透明容器中,然后对它大叫,跳蚤立刻蹦了起来;

随后实验者切除了跳蚤的一对脚,又对它大叫,跳蚤复跳;

接着实验者又切除跳蚤的一对脚,再次对它大叫,跳蚤仍旧能跳;

……

最后,实验者将该跳蚤所有的脚全部切除,这时对它大叫,跳蚤就再也跳不起来了。

该实验人员故得出实验结论:跳蚤的听觉系统长在脚上。

这种一目了然地错误在逻辑上叫做“另有它因”,但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变种却常常被人忽视,以为找到了真因,由此对“症”下药,能解决问题么?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连一般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观念都没有,面对这样不讲道理的人,最好的办法只能是:呵呵。

毕竟,Silence is golden.


五、“活在未来”还需要什么

除了逻辑能力,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某个人的应变能力很强,有所谓的“急智”,但“急智”是否真的存在?

还是TA其实是一个“活在未来”,对可能的问题做过准备的人?

在职场上,赞赏一个人有一句话非常中听的话:TA做足了功课

当然鄙视某人也可以用:TA功课都没做足就来了。

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的区别高下立见。

很简单,但很经典的例子。

甲乙二人共进一超市就职。一年后,甲升主管,乙原地踏步。乙羡慕嫉妒恨,遂找到老板。老板笑而不答,指派乙了解当天土豆价格。乙去而回,解答;老板复问,番茄价格呢?乙汗颜,再赴,回而答;老板三问:茄价何如?乙呆立。老板遂call甲入,指派甲了解当天土豆价格。甲回,答:土豆、番茄、茄子、莴笋时价如何,茄子质佳且时价低廉,建议进货。乙赧。

超市案例可能是杜撰的,《鬼谷子》的揣篇和摩篇却用史料揭示了古代不做准备者的悲惨下场。


六、“活在未来”的困难之处

“活在未来”最大的困难在于长大成人的过程里养成的习惯。

我们的父母由于时代的原因并未接受太多的高等教育,由于那个年代的知识流动的相对僵滞,思维模式的形成主要看运气。

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青少年时代必然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同样沾染了自己以为是对的习惯。

比如有些家庭认为家里人与政府官员或名人的合照的展示能增加对其他人的影响力。

又如不少家庭鼓励孩子能说会到,却不知真正的沟通高手拼的是“倾听”

感恩于这个时代的馈赠,让我们对知识与智慧的获取唾手可得,这让我们得以@一个大能,跟着TA学习,进而认清自己身上哪些是陋习,用什么办法去改变!


七、谈谈我吃过的亏和收获

1.吃亏: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天真的相信所谓"专家"的话,TA们说什么,就支持什么。闹出过不少笑话,后来花了点时间,深入研究后,发现我所信任的"砖家"(就是"砖")坑得我不轻,给我好好上了一堂信任课。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往往就是被"随口一说",破坏殆尽。关于个人品牌的建立和崩塌是另一个话题。

2.收获:一个“活在未来”的观念,让我不由自主地开启了"准备意识"--磨刀不误砍柴功--启用在脑海里先过一遍的办法,在某个周末,解决了对我来说是首次经验的问题;通过结构化和逻辑化的框架,帮助我开启了“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将别人的话“过脑”,确认TA的观点是否有证据支撑;就算有,TA的证据是否足够可靠。


八、长期坚持

罗胖在一期《罗辑思维》里讲到了“理性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关系。

理性思维是一种认识和用逻辑做主动处理;直觉思维是一种习惯和用本能做被动处理

“活在未来”对刚接触的很多人来说就像是游泳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练习,直到把它写入我们的直觉思维,变成习惯。

李笑来是个很幸运的人,在少年时期写计算机代码,却没有试错环境,所以只能一遍遍地去做检查,最后养成了他天然地就学会并被动使用“活在未来”的方法。


九、结束语

中国人喜欢九九归一,九是一组数字的结束也是下一组数字的开始。

“活在未来”这篇文章写完了,对你我来说,它才刚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在未来vs.活在当下 | 如何避免沦为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