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成就的人大多推崇节俭呢?

为什么有成就的人大多推崇节俭呢?_第1张图片

节俭是国人推崇的美德,君子也常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警句自省。节俭已成为国人道德砝码,乃至判断家庭主妇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之一。

不过,我并不想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评判此事,而是从经济角度探讨下为何有成就的人大多推崇节俭。

当今社会,发达的交通、通讯给现代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无疑也极度压缩了相隔万里人与人之间的时空。

以往可能需要以年、月来计算的沟通交流、货物运输、资讯传播,已转变为时下的日、时、秒。

毋庸置疑,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远超过往日的跨时空、即时沟通关系。这种关系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无疑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了信息成本,等等好处数不胜数。

但,如同硬币总有正面、背面一般,这种越来越趋于紧密的联系却加速了人类一种稀缺资源的消耗——以精力为基础的人类注意力被大量紧密关联的人、事、物等所飞速分散、耗竭,导致人类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因精力耗竭过度引发的“神疲”而疲惫不堪。

工作之外诸多吸引人类注意力的事物中,消费行为随着生产、商贸活动的不断细化分工、繁荣发展成为耗竭人类注意力的“重量级大规模杀伤武器”

走在街道上随手可见的各式超市、饭店、干果店、服装店、大型购物广场、图书音像等实体店铺,手机上淘宝天猫、1 号店、拼多多、必要、当当、亚马逊等等网上购物 APP 平台,无不竭尽全力翻新花样来讨好、诱惑着消费者去逛、去挑选、去购买。

尽管无法做出精准统计,但这些消费所消耗掉的国民总注意力如果能够整合集中利用的话,说不定可以把人类的文明、科技、生产力至少向前再推进百年以上。·

如果特斯拉的老板真可以把人机结合起来的话,说不定某一天人类还真有可能把人类的所有注意力集中利用起来,像今日云计算并行处理、区块链技术整合全球犄角旮旯计算机算力一样。

总之,对每个人而言,我们每日、每周、每月、每年在时钟永不停歇“滴答”声中用于消费的注意力是惊人的。

在大多数人的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每个人每天用于深度思考、科技创新、技能打磨等的专注力是 3 小时,如果每个人一生可以活 100 岁,那么按照每年 365 天计算,109500 小时是人一生的专注力总和。

如果按照流行的“一万小时专家理论”来计算,用好你的专注力时间,一个人一生至少可以成为十个领域的专家。如果你觉得活到老、学到老太过于残忍,即便你 70 岁的时候不学习了,去游山玩水,也至少有 7 项技能傍身,旅食无忧。

按照这一算法,时下国人60 岁退休的时候至少得有 6 项技能傍身吧。可惜这只是个长久以来被束之高阁的理论假设算法。

事实是,大多数人一生碌碌无为,退休时并没有一项拿得出手的专业技能傍身。与那些有成就的人相比较,大多数人显然是把每日有效的注意力耗费到其他方面了比如消费、娱乐,或者是把稀缺的注意力在默默发呆中闲置浪费了。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会发现,爱因斯坦其实并不比其他人聪明,相反从解剖大脑的结果看,他最多也就是中等智商。爱因斯坦的成就如此大,关键在于他每日所思所想皆为物理学,有效注意力没有被浪费太多。因病仅仅些许手指会动的著名物理学家霍金,可能也是如此。投资大师巴菲特、查理.芒格之所以推崇节俭,没有时间去消费场所显摆大富豪的奢侈,则可能是投资这么有趣的事儿要做的功课太多,耗费了他们主要的注意力。事实上,巴菲特因为太忙,大多数的消费除了吃牛排外都由其夫人代办了。

简单的抽样调查显示,大凡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时间,尤其是能够集中精力的优质注意力时间,都用到工作领域了,没有为消费等预留太多。为了显示他们的谦虚,也为了掩盖这个“大多数人注意力被浪费或闲置”的秘密,那些有成就的人告诉大众“要节俭”。

大多数人只看到了要节俭钱财,却没有想到更深一层的意思——节俭稀缺的注意力。

人的一生是有限的,精力与注意力这样的稀缺品弥补珍贵。抛除沽名钓誉者,凡是注意到这一点并有意改善的人们,大多成了人们口中称道的成功者,活得很精彩。庸碌者则视若无睹,在迷茫糊涂中看着别人的成功渡过一生,并美其名曰“难得糊涂”。

很多事儿,的确,有时候用一种“难得糊涂”的处世态度去处理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但若用在自己宝贵的注意力、优质的专注力上,就有点邯郸学步的味道了。

节俭,首重注意力,其次才是钱财的量入为出。前者做到位了,你就是想花钱也没时间啊!消费快感阀值的提高对那些专注于提高认知、发展自身的人而言,已不值一提。

珍视注意力,节俭注意力,把注意力用到刀刃上,才有大作为、大前程。这可能是那些有成就的人们没直接说出口的真相吧。

与诸君共勉。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有成就的人大多推崇节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