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三界

内外三界

外三界:天、地、人。

内三界:性、心、身。

内三界_第1张图片
内外三界

天一生水为精,地二生火为神,天三生风木为气。

水火相临产生气,寒热相遇产生风。

精气之谓身、神气之谓心、精神之谓性。

有情众生皆由内三界组成。


治病也有三个层次:

1、精气的层次:汤药、食疗、打针输液等,改变体液的物质状态。

2、神气的层次:针灸、推拿按摩、气功、健身,改变气脉的运行状态。

3、精神的层次:心理治疗、性灵愈疗、宗教等,改变心性,荡涤灵魂。这个层次最为根本、彻底。

         

对应关系

内三界_第2张图片
内外三界的对应关系

1、性来自天(天一生水;姓来自父)

在天为群性,在人为个性。

物得其杂,人得其纯。

物得其偏,人得其全。

2、心禀于地(地二生火)

心为识神,地府赋与。此善人遗训也。

3、身生于人(父母)

身是父母分与(予)之形体,故曰身生于人。


心性动静

心情多变,犹如天气(短时间、小范围);

性格恒定,犹如气候(长时间、大范围)。

静定者在内,动变者在外。

内三界_第3张图片
三界内外

张景岳《类经》释《内经》之名:“内者,性命之道;经者,载道之书。”

命由心造,故“命”主要是指心-意识。


三界伦常

一、性存五常:仁(木)、义(金)、礼(火)、智(水)、信(土)。

二、心存五伦:君臣(金)、父子(木)、夫妇(水)、兄弟(火)、朋友(土)。

注:《孟子》: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

父子有亲(仁),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智),长幼有序(礼),朋友有信。

三、身存五行(háng,行业):士(金)、农(土)、工(木)、商(水)、官(火)。

注:

1、“士”即读书人。所谓“白面书生”,属金。

2、农民与土地打交道,故属土。

3、风木主动,故工人(包括工匠、医工)属木。

4、万物生长离不开水,人要活命离不开财,财来财去,亦如水流动,故商人属水。

5、六气之中,唯火以君相命名,故当官的属火。


性,居仁由义。仁为安宅,义为正路。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心,主敬存诚。敬谨自心,真诚无妄。圣贤仙佛,惟此而已。

身,实践躬行。循分尽职,言行一致。脚踏实地,躬亲作去。


三界清浊(阴阳)

一、清阳

性界清,随缘随分。随缘随分,乃清明在躬(自身),和而不流,非同流合污,阿谀取容也。

心界清,不争不贪。不为自己,不存偏私,乃能不争不贪。

身界清,无疾病嗜好。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自无一切疾病。若身界沾染嗜好,是罪身也,更不清矣。


身界清,学好人。有正当职业,无宿疾嗜好,此学好人初步功夫,由身界入手也。

心界清,当好人。无阴私物欲,争贪妄想,方能当个好人。否则虽有职业,无宿疾嗜好,但心界不清,未必能当好人。

性界清,自为好人。性元清,存住德性,还我本来,不用学,不用装,仍然是好人也。


学好人,不背礼法,国家不管。国家即人民之代表。学好人常存情理,不背礼法,超出身界,国家不管。(自觉自制,故无需国家管理。)

当好人,不用私心,地府不管。人能不用私心,无恐怖挂碍,超出心界,地府不管。实已无可管也。

自为好人,不动禀性,天曹不管。人能不动禀性,纯然天性,与天合一,天曹自然不管也。

二、浊阴

有怒恼怨恨烦,性不清。此五者,天性染色也。

有贪嗔痴慢疑,心不清。此五者,心界多欲也。

有吃喝穿带阔(指过分享用而言),身不清。此五者,身界有漏也。


性不清有障。障与仗同,有仗斯障。人有仗其富,仗其贵,仗其知识能力者;也有仗其老,仗其少,仗其穷,仗其不读书者。均为天性之累。

心不清有私。人心本来清净,无挂无碍,其所有不清者,私欲蔽之耳。

身不清有我。同是圆颅方趾,四肢百骸,精神一到,何事不可为。所以虚度此生,一事无成者,为我故也。


有障不存德。有障不认过,焉能存德。

有私不为善。有私必害公,焉能为善。

有我不立功。有我不为众,焉能立功。


不存德是罪人。罪人天降灾祸。

不为善是恶人。恶人地府惩罚。

不立功是废人。废人世界排除。今后世界,凡无职业,安坐而食,或有嗜好者,天演淘汰也。


方法论

性存天理。喜、怒、哀、乐 中节(适中、节制),天理之真也。

心存道理。子、臣、弟、友 尽分,道理之正也。

身存情理。视、听、言、动 合理,情理之平也。


性不合天,必有天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心不存道,难免阴罚。心不存道,地府(讨)公道。

身不尽情,定干国法。身不尽情,国法难容。


道在低处

性不要飘。性飘浮不实,天理存不真。

心不要高。心高不能尽伦常,道理存不真。

身不要骄。身骄矮不下去,不能实行也。


性飘天理存不真,不能还天曹账。性飘天性不能作主,逐妄迷真,业缘牵引,如沾泥柳絮来往于六道中,不知堕落何所也。

心高道理存不真,不能还地府账。心高不能谦和,不能尽伦,亏孝亏悌,心即不正,来往于伦常中,定无好命。

身骄不能实行,不能还人间账。身骄惰其四肢,悦其口体,徒为分利消费之人,四肢五官无所用,恐来生不能健全也。


三界的次级划分

1、性分三品:曰天性、曰禀性、曰习性。

2、心体有二:曰道、曰人。

无论说出多少名目,总不出“道心、人心”之范围,尧舜传心,也不出此二心,只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尚书·大禹谟》: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宋儒把这十六个字看作 尧舜禹 心心相传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朱熹等认定这十六个字是尧舜禹三圣相传的道统真传,以后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

道心:温良恭俭让

人心:贪嗔痴慢疑

3、身只有一。

身为被动之物,以道心支配,则立功德;以人心支配,则造罪造业。无论说出多少名目,仍是此一身也。


王-凤-仪先生倡言三界,谓为人生之来踪。

指引后学者,应具正当见解,求其是处。(有人)乃将心界,分为良心、争心、贪心等名目,身界分为真身子、假身子、罪身子等名目,各列有三,以便与三性之名数相比并,体认未清,贻误后学,真令人有不安缄默者也。

不知禀性原属心界,习性原属身界,三性即是三界,并不平列。况且尧舜传心,只有道心、人心之别,所谓良心、争心、贪心,皆不出道心、人心之范围。至于身,乃心界之被动物,立功、立德,造罪、作业,总不外道心、人心之支配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