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简史-05-第二次寒冬-1987~1993


人工智能通识文章索引

人工智能简史-05-第二次寒冬-1987~1993_第1张图片
image.png

虽然LISP机器逐渐取得进展,但同时80年代也正是个人电脑崛起的时间,IBM PC和苹果电脑快速占领整个计算机市场,它们的CPU频率和速度稳步提升,越来越快,甚至变得比昂贵的LISP机器更强大。
直到1987年,专用LISP机器硬件销售市场严重崩溃,人工智能领域再一次进入寒冬。

人工智能简史-05-第二次寒冬-1987~1993_第2张图片
image.png

专家系统最初取得的成功是有限的,它无法自我学习并更新知识库和算法,维护起来越来越麻烦,成本越来越高。以至于很多企业后来都放弃陈旧的专家系统或者升级到新的信息处理方式。

80年代末,包括日本第五的计算机计划在内的很多超前概念都注定失败,原本科幻美好的人工智能产品承诺都无法真正兑现。

人们开始对于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的信任都产生了危机,一股强烈的声音开始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使用人类设定的规则进行编程,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是错误的。大象不玩象棋,但大象可以从现实中学会识别环境并作出判断,人工智能技术也应该拥有身体感知能力,从下而上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这种观点是超前的,但也推动了后续神经网络技术的壮大和发展。

image.png

硬件市场的溃败和理论研究的迷茫,加上各国政府和机构纷纷停止向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投入资金,导致了数年的低谷,但另一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

1988年,美国科学家朱迪亚·皮尔将概率统计方法引入人工智能的推理过程中,这对后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影响。

人工智能简史-05-第二次寒冬-1987~1993_第3张图片
image.png

IBM的沃森研究中心把概率统计方法引入到人工智能的语言处理中,Candide项目基于200多万条语句实现了英语和法语之间的自动翻译。同年,英国人工智能科学家卡朋特开发了Jabberwacky聊天程序,尝试更好的通过图灵测试,至今这个程序的后续版cleverbot仍然很多人在使用。

人工智能简史-05-第二次寒冬-1987~1993_第4张图片
image.png

1992年,当时在苹果公司任职的华人李开复,他使用统计学的方法,设计开发了具有连续语音识别能力的助理程序,Casper,这也是二十年后Siri最早的原型。Casper可以实时识别语音命令并执行计算机办公操作,类似于语音控制做word文档。

你可以点击这里观看视频演示

image.png

1989年,AT&T贝尔实验室的雅恩·乐昆和团队使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人工智能识别手写的邮政编码数字图像。

人工智能简史-05-第二次寒冬-1987~1993_第5张图片
image.png

1993年,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弗诺·芬奇发布了《即将到来的奇点》一文,三十年内我们将发明超越人类的智能,人类社会将被终结。


人工智能通识文章索引

每个人的智能决策新时代

如果您发现文章错误,请不吝留言指正;
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点喜欢;
如果您觉得很有用,欢迎转载~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简史-05-第二次寒冬-1987~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