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周岁生日,我没拍一张照片

宝宝周岁生日,我没拍一张照片_第1张图片

今年我家小宝周岁生日的PARTY,我一张照片都没有给她拍。

我并不是一个很爱自拍和摄影的人,所以我的相片并不多。偶尔拍拍风景、美食,分界线在生了孩子以后。

宝宝出生了,那么娇小那么可爱,他的一颦一笑,一哭一闹,我都觉得如此宝贵。宝宝成长的速度又那样快,今天和昨天都不一样,在拍照存储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除了迫切的记录,我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于是我的镜头跟随着宝宝,咔咔按动着快门。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在有了宝宝之后秒变拍照狂魔。翻翻手机相册,生宝宝之前蓝天白云、鲜花绿草,类别广范,生宝宝之后,全是宝宝。

宝宝周岁生日,我没拍一张照片_第2张图片

最近翻看大宝婴儿期的相片视频,突然发现很多照片中的场景我都记不清了。他坐在一堆玩具里朝我笑,他抓着一个盒子撇着嘴哭,他扑倒在他爸怀里乐开花……许许多多个我拍下来的场景,我看着照片,却想不起细节。他为什么笑?他笑的时候我开心吗?他为什么哭?他哭的时候我难受吗?他扑向他爸要干嘛?他扑过去的时候我嫉妒吗?我全都不记清了。

可是很多没有拍下来的场景,我却印象深刻。我记得小小的他吃奶时我内心充盈的满足感,我记得他轻轻磕一下头假哭着来求抱抱时我的忍俊不禁,我记得他学走路摇摇晃晃走到我怀里后,我内心涌起的那种好像种了多年的果树终于结果的愉悦与骄傲。

很多情境,我拍了照片却没记住,很多情境,我没拍照片却铭记于心。

为什么?

宝宝周岁生日,我没拍一张照片_第3张图片

因为人脑的设置,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细节,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件事留下的记忆好像也越来越少了。我们不断的拍照,希望尽可能多的记录,可是你知道吗?正是这种害怕遗忘的记录,影响了我们的记忆。

根据信息维持的时间长短,我们通常将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个很好理解不多解释,其中长时记忆又根据储存信息的不同特征,被分为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非陈述性记忆指的像运动记忆、条件反射这一类的行为反应,比如骑自行车、弹钢琴。而我们平时说的“记忆”,指的就是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可以再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指有关世界的知识,比如中国的首都是北京,狮子是猫科动物。而情景记忆就是我们回忆自身生活的记忆,也就是前文中我提到的关于我与宝宝之间所发生的事情的记忆。

下图是记忆的分类,看起来更直观一些。看不明白的可以忽略,直接看字即可。

宝宝周岁生日,我没拍一张照片_第4张图片

研究表明,情景记忆比语义记忆更容易受到干扰。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结论是,拍照不仅不会加深我们的情景记忆,反而会削弱它,让原本鲜明的体验变得模糊起来。这个结论叫做拍照损伤效应。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忙着拍照时,我们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相机上,而忽略了当下的情绪体验。而加深情景记忆的方法,正是尽可能多的增加情绪情感与事件的联结。

试着回想一个你记忆中最美味的食物,它一定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要么它本身好吃到让你所有的感官都被快乐灌溉,要么与你一起分享它的那个人或那个环境让你浸润在幸福中。一份食物如此,一个人更是。所谓刻骨铭心,这样的记忆无须拍照却一生难忘。试想,正在热情拥吻的两个人,突然一个人拿出手机,觉得这么值得纪念的时刻,要赶紧记录下来,然后一边拥吻一边拍照~咔嚓!这张照片看起来好像帮他记录了这幸福的一刻,但事实呢?恐怕毋须多言。

很多人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这是很不被理解的一种旅游方式。泰山顶上看日出,我看着红日喷薄而出,感受大自然带给我内心的震憾,你拿着手机,从头到尾录下了太阳升起的时刻。看起来是你记录的更完整,且不说我内心的感受录不到,你千辛万苦爬到泰山顶来,就是为了在手机屏幕里看日出吗?

宝宝周岁生日,我没拍一张照片_第5张图片

对待孩子也是一样。我们看着他哭,看着他笑,体会着我们内心忽怜忽喜的起伏;我们拥抱他,亲吻他,感受着他身体的温度和皮肤的细腻,这才能加深我们的记忆。而当我们忙着拍照和录像时,我们能看到的就只有镜头里那个孩子,他和我们之间的镜头也隔断了许多情感联结。

大宝周岁生日时,蛋糕拍了,点蜡烛拍了,许愿拍了,吹蜡烛拍了,切蛋糕拍了,菜拍了,戴生日帽拍了……整个庆生过程因为拍照录像,反而让我印象模糊,记忆的瞬间好像都被相机吸走,印在照片上了。

小宝的生日PARTY,我们全家提前说好,谁也不拍照。于是,在有了数码相机智能手机这么多年后,我难得不是隔着镜头而是亲眼看着烛光在她的脸上跳动的影子,看着她眼睛里放射出兴奋的光芒。

这光芒一直照进我的心底,激荡着喜悦与幸福。这一刻,不用拍照,我将永生铭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宝宝周岁生日,我没拍一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