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心理学》丨用关系视角去看待问题

这是得到《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第三模块——关系的课程笔记,之前已经做了行为篇,思维篇的课程笔记,可以在附录中,点击进行查看。接下来,关系篇的课程笔记将按陈海贤老师的课程思维导图分成三天的课程笔记进行复习讲解。

《自我发展心理学》丨用关系视角去看待问题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得到APP《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今天讲解的是关系的视角,将分成三部分:关系中的角色,关系的语言,关系的互补。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远古时代,人猿要战胜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单靠个体的力量是无法满足的,所以就必须结成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劳动。正因为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类人猿才变成人类。所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另外,认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人和动物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的目的意识性。人的目的意识性也由于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具有的。

所以,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处于关系中的我们总是相互定义,相互成就的。就像父母生了孩子,可以说是孩子生出了父母,因为没有孩子,怎能自称父母呢?但通常我们都会从个体的角度来思考自我。假设存在着一个稳定的、独立于他人的自我,这个自我决定着我的想法和行为,而想法和行为的背后隐藏的是我们的个性,个性决定了我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怎么想和怎么做。所以如果你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无时不刻,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关系当中。家庭有家庭关系,工作有工作关系,就算跟地铁上的陌生人也有公共关系。

在不同的关系中,我们的自我是不一样的,也许你跟陌生人说话时会感到红脸害羞,在很熟悉的朋友面前,你会玩的很嗨。决定你行为的是你所处的关系,不是你的个性。

决定我们行为的不是我们的个性,而是我们所处的关系。比如前一刻妈妈还在责备孩子,下一刻老师打电话过来又会变得热情有礼。

关系的视角会让思考问题的视角发生重大的转化。比如说认同老板交给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工作效率会很高,不认同时,我们就会显得很拖拉。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就需要从关系的视角来看待自我,看待周边的事情,接下来,我们从关系中的角色,关系的语言,关系的互补三个方面分开进行阐释关系视角。

关系中的角色:关系塑造自我

角色最初来自戏剧,说的是演员扮演某种具有典型性格的剧中人物。但角色不只是电影或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它更是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性契约。在一段关系里,我们随时随地都在面临着一些行为期待,因此我们随时随地都在扮演着某个角色。这个角色决定了你会怎么想、怎么感受、怎么说话、怎么行动。

我们常说人生如戏,很多时候,我们扮演一个角色的时间太长,入戏太深,就会把这个角色当做了唯一的自我。因为我们扮演的这个角色会对我们有所期待,让我们不自觉的想去顺应这种期待,这也是影响我们行为的关键因素。

《自我发展心理学》丨用关系视角去看待问题_第2张图片

职场新人常常会遇到职场前辈的“指教”,接受他们口中的职场规则,于是成功的扮演了他们眼中需要指点的职场新人,因为这个角色的设定就很难让我们突破改变这种关系。

要调整关系中的角色,可以做到下面三点,

1.在回应对方之前,我们要先想想,他人把我们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而我们真的想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吗?

2.如果我们和别人相处时,已经有一些不舒服了,那我们就要思考,是不是我的位置或者角色有问题了。通常这种位置角色的错位,是我们没有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试图去替别人负责。

3.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期待,就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而要像我们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他。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真诚地相信他有我们所期待的那一面。


关系的语言:听懂他人的话外音

所有关系的沟通,都是一个隐性的角色分配过程。因为这个分配过程是隐性的,所以平时我们很难觉察到语言的沟通背后都是关系的沟通,我们大部分人在沟通中很少会提及到关系,表面看起来都是在沟通我们遇到的各种事情,但如果我们会听,就会发现背后都是在说关系。比如说,情侣之间吵架了,男生跟女生认错,女生有时候还会不依不饶的追问哪里错了。可能男生会觉得女生咄咄逼人。但是从关系的语言听来,男生说“我错了”的时候,其实是在说“我不想跟你说了。”而女生是很明显可以感觉到这一点的。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互动都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是表面上的层面:我们在讨论的很多内容;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层面:这些内容背后暗流涌动的关系。有时候,我们只顾对表面的内容信息做出回应,却看不到内容背后,真正牵动我们情绪的关系信息,就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很多的误解。可以说,关系的语言,是通过说话者讨论的内容,来理解他们之间关系的一种语言。如果我们能理解关系的语言,那我们就掌握了理解人际关系的密码。

正如我们所知,关系无处不在,只要有关系,就一定存在关系的沟通。从关系的语言来看角色期待,我们就了解了,无论人们表面上在争论什么,他们争论的都是如何在角色期待上达成共识。

那么,怎么解决这种角色期待上的矛盾呢?

No 1.只有直面关系,讨论关系,才有解决关系问题的机会

关系矛盾藏着我们最深层的爱和怕。我们本能地会回避直接讨论关系,而要通过沟通各种表面上的内容来做隐晦地表达。但是我们的矛盾并不会因为回避而消失,反而会进一步激化,误解会进一步加深,从而我们也会失去解决冲突和矛盾的机会。懂得从关系的角度来思考沟通,会让我们对自己和别人的反应多了很多理解。

No 2.了解关系语言,从关系角度理解别人,并从关系角度回应

正如上面情侣之间吵架的例子,如果男生能看到女生之所以说“说说你错在哪?”,背后是在说“我不想你这么敷衍我。”,然后后关系的角度进行回应,是因为什么导致我们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了,这就是对关系的回应了。

No 3.在讨论事情之前,先思考怎么才能在角色上达成共识

如果我们感受到了一段关系出现了紧张的气息,那么可以组织关系中的人一起展开讨论,努力去就每个人的角色达成共识。即使最后没有形成共识,这样的讨论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会知道矛盾在哪里,而不必再为胡乱的猜疑而痛苦。


关系的互补:关系塑造系统平衡

角色是系统逐渐生成的。比如说婚姻,我们彼此在婚姻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才能让这个家庭顺利运转下去。有些人成了面子,就有些人成了里子,哪怕百般不情愿,我们都有我们的角色限定。婚姻的这种牺牲就是一种关系的互补,最后达到婚姻这个系统的平衡。

正如古话所说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处关系中的我们或许会很痛苦,很想改变,但因为系统运转的需要,我们也很难改变。这就是系统中关系的互补。

《自我发展心理学》丨用关系视角去看待问题_第3张图片

老子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好的,那么同时也确立了什么是不好的;我们说什么是美的,那么我们也同时确立了什么是丑的。系统里所谓的角色好坏,都是相互造就的。在这些互补的关系中,我们生活中有三种典型不健康的互补关系。

No 1.在家里或者团队里,有些人特别能干,有些人就会特别不能干。

生活中有一种爱,叫做照顾得你生活不能自理,就像在一起好几年的情侣在分开的时候就会感觉自己的生活陷入一团糟,很多时候当自己一个人要去面对时,就会感觉活不下去了。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相互依赖,分来了我们就只能自己独立面对。

No 2.系统通过把某个人变成一个有问题的人,来维持系统的平衡。

陈海贤老师在课程中分享一个案例,一个高三学生在准备高考的阶段,忽然抑郁了。父母很着急,到处为她奔波。后台这个高三的学生才对:“如果不是我生病了,我就看不到已经分居的爸妈一起为我奔波。为了看到他们在一起,我宁可自己病着。”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系统运转不灵了,孩子就会通过让自己生病,来让系统继续运转。这也是一种互补,无奈的互补。

No 3.常常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角色错乱

比如说儿子有多动症,爸爸会指责妈妈,说自己在外面做生意,家里比较忙,让妈妈专职带孩子,谁知道妈妈还没有带好。妈妈就在旁边看着儿子不说话,过了一会,儿子忽然就紧张起来,他对妈妈说:“妈妈不哭,妈妈不哭。”并跑过去抱妈妈了。这时候,咨询师和爸爸才发现妈妈哭了。爸爸指责妈妈,妈妈会伤心,而妈妈一伤心,儿子就会跑过去安慰妈妈、保护妈妈。而当孩子来保护妈妈时,妈妈的情绪又会深重地影响儿子,让儿子的问题加重。儿子问题一加重,爸爸更加上火,更加容易指责妈妈。这种互动模式就固定了三种角色,指责者,安慰者和受害者,让他们无法动弹。

那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健康的互补关系呢?

人是有很多可能性的。而互补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固定这些角色,抹杀了人更多的可能性。这会让关系中的每个人,都失去改变和成长的机会。当我们身处在一段恶性的互补的关系中,那么我们就需要换一个眼光重新看待这段关系。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我们会在这样的角色和位置?而我们,是否一定要承担那个角色?关于改变,我们在第一篇课程笔记的时候已经说到,大家可以从附录点击阅读。在改变关系的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意识到改变不仅仅意味着改变某一个行为,从改变某个行为开始,我们就是在重塑一个系统。而当我们有所改变的时候,这个系统会产生一定的混乱,我们就会受到很多阻力。最终,这个系统会重新从混乱达到平衡。

通过这篇课程笔记,我们学习了角色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所思所想,我们又是如何通过识别关系的语言,沟通彼此的角色信息。然后在系统中完成角色的分配,明白为什么关系角色中的我们要做出改变这么难。最后借用一句话结尾,期待我们能学会用关系视角去看待问题,听清语言背后关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面。

附录:

1.《自我发展心理学》丨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2.《自我发展心理学》丨防御型思维的三大天王

3.《自我发展心理学》丨5种方法助你思维富有弹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发展心理学》丨用关系视角去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