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你究竟偏离了什么?

《青花瓷》,你究竟偏离了什么?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阳志平老师说, “所谓修辞,对零度的偏离;什么是零度?词典规范。”

在认知写作学这门课里听阳老师讲修辞认识、修辞感觉,用修辞来听周杰伦的《青花瓷》(词:方文山) ,听出了很多认识和感觉。

这首歌通篇使用了暗示引用,青花瓷、素胚、汉隶都是中国人的模因,牡丹、锦鲤、江南里也藏着无数的故事。《青花瓷》如一幅烟雨朦胧的水墨山水,怀旧,美好,让人惆怅,又带点希望。

歌里默说无处不在——整首歌都是思念者的自言自语,想着“你”如牡丹的美、如烟的笑,你并不在。“你”在《青花瓷》里仿佛画皮里的女鬼,从宣纸的青花笔锋里走出来,嫣然一笑,化作青烟去了,留下书生站在窗前,痴了。

歌词的自言自语和周杰伦的吐词不清相得益彰,正好表现怀想、怅然与理不清的思绪。为写这篇文章,我听了网上其他歌者的演绎,他们在表达“我在你不在”的心境上都不如周杰伦,即使是周推崇的费玉清,唱腔也过于清亮,与这首歌的韵味稍显不搭。

讽喻也是这首歌的一大亮点。(“讽喻”是个坑爹的概念,指的是从一个隐喻引出同系列的隐喻,跟“讽”没什么关系。)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是我非常喜欢的时空变形,一个“等”字增加了空间位移图式,也让人不停想不停问:天青色代表的是天空还是素胚上勾勒的颜色?颜色也能“等”什么吗?它为什么要等烟雨?这正印证了佐藤幸夫的说法:修辞是一种提问。

这一段里,虚实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一条线是缥缈的氤氲氛围,另一条线是等着心爱女子的人,用书汉隶来描摹心情。见下:
天青色→烟雨→炊烟→隔江→飘逸 (氛围,虚)
我等你→千万里→书汉隶→伏笔 (人,实)

方文山也很擅长铺垫和联想。且看这一段: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细腻的秘密和绣花针用“细”联系起来,芭蕉惹骤雨与前一句“绣花针落地”之间的象似性是声音,“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我在江小镇了你”这三句,用一个“惹”字串起来。绣花针、芭蕉、带铜绿的门环、江南小镇、泼墨山水都是同一个空间范畴里的意象,读起来自然流畅,没什么认知负荷。

整首歌里,唯一让我觉得突兀的地方是这一句“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了然的心事和檀香的冉冉之间不是很合拍,况且思念不是剪不断、理还乱吗?

用认知写作学来听这首歌,是对我听歌的“偏离”。阳老师说,有趣的人生是对规范的偏离,且找到自己的生动。寻找生动,从感觉一首歌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花瓷》,你究竟偏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