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否会让人情变得淡薄?

现代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市场机制更健全,法律更完备,保障制度更加规范,宏观调控手段更完善,注重对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有人说人情变得淡薄,原因是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导致的,真是这样吗?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人是自私的,人性自私推动社会进步,一个人在追求自己福利的过程中,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让他的努力转变为对公共事业的推动,会让他的自私自利推动社会福利的改进。同时人也具有同情心(爱心),人的同情心,会随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拉远而急速下降。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别人帮助,衣食住行无一例外,这些帮助我们的人并不需要爱我们,这就是市场。市场是一个陌生人帮助陌生人的地方。所以小圈子里可以靠爱心互相帮助,大世界还得靠市场来互相帮助。既然市场经济是一个陌生人互相帮助的体系,当然不会让人情变得淡薄,只会让社会变得更有人情味。


人情,即人之常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生存关系,指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人与人的情分、情面、交情、应酬、交际往来等,实质是一种利益往来,常见于亲戚朋友之间。比如过年时,提着一只火腿,前街送到后巷,左邻送到右舍,转几个月,说不定又物归原主,这就是人情。人情这种中国传统文化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存在,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人情味只会越来越浓。

说市场经济让人情变得淡泊,原因之一是由于错误的传统思想,使人们在认识上产生误区。中国传统文化称“士农工商”,把商排在末位,排在第一的“士”几千年来不断宣传:“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传统的重义轻财,甚至有时“越穷越光荣”都成了真理,造成国人羞于谈“钱”,以谈“钱”为耻,一谈“钱”就是道德沦丧。人类进步的一个特征就是物质不断丰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类追求的是更高级的物质文化生活,“钱”只是货币,把对“钱”的追求----实际是对更高质量的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看作是“罪”,把人情淡泊的原因归于市场经济,这显然不对。


有人说市场经济不好,使大家一切向“钱”看,遇事讲报酬、谈价钱,人与人之间更多了尔虞我诈、心怀叵测、坑蒙拐骗。前面说过,现代市场经济更注重对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更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个人在这个体系中,为自己挣得更多的“钱”----即财富,同时也一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在此过程中,不乏有人不守规则、坑蒙拐骗,有时是因为规则有漏洞,有时是因为惩罚力度不够,也有的人铤而走险,有句古话“掉脑袋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无人做。”对于这样的人,不论什么环境都会出现,和市场经济无关。


市场经济造就了一批富人,当前社会也存在仇富心理,有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有钱了不起啊?”这大多是因为嫉妒心,看到有钱人摆阔就不舒服,但往往看不到富人辛苦努力的一面(干坏事致富的归警察管),看不到富人为整个社会带来的更多的财富。单从慈善方面说,这些年很多富人还是做了很多好事,在此不一一举例,这不正好说明社会变得更有人情味了。


还有人把贪污腐败、违法犯罪的原因归于市场经济,就更是无稽之谈。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市场经济已经取得巨大成功,为社会带来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使人际关系由温情脉脉走向社会契约,无疑是社会的进步。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你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回报你。人情的冷暖取决于对他人的态度,以其抱怨,不如放平心态,积极生活,付出什么,得到什么,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市场经济是否会让人情变得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