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日志」

作为员工,写「工作日志」是难以避免的,只是大部分公司的「工作日志」,仅仅是为了辅助中层进行对基层的管理,对于员工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价值。「工作日志」的内容,也多以流水为主,管理者也往往不会很认真的对待

这种流于形式的「工作日志」,往往存在于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中,和「考勤」「KPI」「绩效」等等结合在一起,成为公司管理制度上的「套装」,让整个公司管理遭遇「锁定效应」

从员工角度而言,写「工作日志」往往也是一件无比厌烦的事情,我曾经无数次的目睹表现最优秀的员工在下班前苦苦思索白天的工作内容,边吐槽边匆忙写完「工作日志」,几乎所有人都有共识:「反正写了也没有人看,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工作日志」是否重要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被「你」做的很重要

上面这句话并不是鸡汤,彼得德鲁克给出了把事情做重要的基本原则:

  • Pick the future as against the past;
  • Focus on opportunity rather than on problem;
  • Choose your own direction—rather than climb on the bandwagon; and
  • Aim high, aim for something that will make a difference, rather than for something that is “safe” and easy to do.

因为资源的限制,你往往无法做出最好的选择,追求更好的选择就像「狗熊掰玉米」,正确的做法是把你做出的选择运作到极致。「工作日志」是你每天必须去做的一件事情,懈怠和应付只会浪费你自己的时间,所以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工作日志」变的重要呢?

对团队的角度而言工作日志也非常的重要,承载着每个人一天的工作信息,是团队沟通的便捷工具。Google 有一项周简报的制度,任何 Google 的员工都可以撰写和查询到历史上的所有周简报,即使到现在也可以看到 Jeff Dean 在写周简报(就是那位 PIN码 是 π 的末四位的 Jeff Dean)

「工作日志」的撰写方法

「工作日志」可以分为总结、分析、反思、计划四个部分,也归属于四种不同的能力模型,用四个维度分别深入,也是锻炼四种能力的过程,其中分析能力、反思能力往往是被传统的「工作日志」忽略的部分

总结

「工作日志」的总结部分也可以称为「流水」,主要是两层作用,需要兼顾:

对自己 对团队
作用 供分析和反思 方便工作协同
重要性 80% 20%

总结部分的内容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定性和定量」,定性是指提出自己的判断,定量是指提到的内容都必须有数据支持,所有带有模糊性质的内容都不应该出现在总结里面:

今天学习了Swift语言的基本语法,觉得还是挺有趣的。

上面这样的「工作日志」就缺乏价值,应该是:

今天学习了三个小时的Swift语言的基本语法,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点:

  1. 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
  2. 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
  3. 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bala

Tips: 总结一天的工作,如果是依靠「回忆」,那么确实是一件无比痛苦和无趣的事情,所以要养成一边工作一边记录的习惯,比如用 Google Calendar 来按照时间记录,使用「印象笔记」来记录一些思考,这样在结束一天工作的时候整理起来,就会轻松很多

分析

分析的过程,考验的是:观察能力、逻辑能力、联系能力

在全面总结了一天的工作内容之后,就可以对当天和当前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沉淀下来一些有意义的内容,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可以画出来的表格,然后尽可能的拓展维度:

产品团队会议 **项目沟通会议 **客户会议
分类 内部会议 内部会议 客户会议
重要级别
时长 30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会议负责人 不明 小李
会议纪要 未收到 已收到 未收到
会议效率 中等
会议效果 一般 优质 良好

分析方法有很多,可以各种套,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增加维度:

归纳法、演绎法、SMART原则、STAR法则、SWOT矩阵分析、MECE分析法、5W1H、GROW、六顶思考帽、WBS、鱼骨图、PDCA模型、麦肯锡解决问题7步法、复盘、4P法、空雨伞、FABE销售法则、AIDMA法则、费米推理、时间管理四象限、正反面决策法、决策树、卡佛矩阵等

反思

反思就是自己提问自己,自己回答自己,在「总结、分析、反思、计划」四个环节中占有80%的重要性

反思的最主要方式是提问,建议每天的「工作日志」至少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并尝试进行深入的回答,通过这个方法锻炼出来的「反思能力」会让你受益终身

今天的方案做了六个小时,是否可以更高效?

  • 可以去星巴克做方案
  • 去的时候不带手机
  • 全力以赴的话,也许90分钟内可以完成方案
  • 边做方案边沟通,比不上自己先单独做一套方案,形成思路以后再沟通效果好

Tips: 有一些非常不错的书籍,可以对「反思」进行学习,比如:《零秒思考》《学会提问》《高绩效教练》等等,有一些不方便在「工作日志」中出现的反思内容,可以用「日记」来完成了

再强调一遍,「反思」是整个「工作日志」中最重要的部分,占到80%,值得投入最优质的时间精力去做好

计划

计划是基于「反思」的结果而产生的行动

在「反思」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行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A类)是有具体的时间,另一类(B类)则只有目标没有时间

A类 B类
特征 有明确的执行时间 没有时间点,只是一个目标
管理工具 Google Calendar, Outlook Trello
侧重点 精确高效高质完成 判断出优先级最高的完成
能力属性 执行力 决策能力

建议在「工作日志」的「计划」部分,可以对「A类」进行详细的时间安排,对「B类」进行优先级划分,进行充分的协调以后确定下来项目的整体计划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工作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