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书贼》浅感

怎么来说这本书,感觉作家把自己化身为死神,在书外和书内扮演角色,他的眼中莉赛尔是一个爱书如命的小姑娘,生活在善良美好的汉密尔大街上。

在战争发生的时候这个贫穷的小镇依旧欢声笑语,除了在学校里接受了的洗脑式教育,“万岁,希特勒。”

莉赛尔一家应该是最早认清元首所做的事情是错的,但在那样的大环境下身为日耳曼人也只有小心翼翼的过着,他们更应该藏起怜悯之心等到战争结束,可他们收留了身为犹太人的马克斯,关于元首清除犹太人的说法有很多,有小时候被犹太同学欺负的,有日耳曼人才是优等人种等等,不能够理解一个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的想法。一直脾气暴虐的罗莎也在第一时间给饥肠辘辘的他煮了食物,虽然是莉赛尔吃了很多天的豆子。

让马克斯住在地下室,没有阳光,漆黑一片。试想你活了下来代价是见不到太阳,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这只是比活着稍好一些,他的精神受着巨大的折磨,读到他幻想与元首进行拳击赛的时候我一度认为此人疯了,好在这只是他发泄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画素描,把自己所见的画在DIY的书本上留给了莉赛尔,感谢她成为自己的朋友。

书中记忆最深的应该是优雅的镇长夫人,伊尔莎.赫曼。她的儿子死了,我没有弄懂她的儿子是怎么死的,是要回去再看看。她给莉赛尔打开了文字的宝库,让她窥视其中,也是后来她多次流连忘返的原因。我觉得伊尔莎在莉赛尔身上看到儿子的身影或者一度把她当成自己的儿子。微风吹来,莉赛尔坐在地上翻看书籍,她在一旁默默注视着小女孩,儿子与她的身影重叠。直到后来伊尔莎不再需要清洗衣服,莉赛尔家里失去了一份收入,小小的年纪便爆发了罗莎的火爆脾气,不过她比罗莎更敢说,也更伤人。莉赛尔的每一话都像刀子插入伊尔莎的心中,她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悲伤,她从未恨过眼前的小姑娘,在汉密尔街只剩她一个人时候,伊尔莎将她接了回来,不强迫她离开悲伤的情绪中。伊尔莎让她穿着漂亮的衣服却蓬头垢面的参加了养父母的葬礼,不得不承认伊尔莎的修养真的很好。

鲁迪,一个喜欢着莉赛尔的小男孩,喜欢喊她小母猪,经常嚷着让莉赛尔亲吻她,莉赛尔真的吻了他,但他不会有欣喜若狂的感觉了,他一头金色的头发也逐渐的暗淡下去。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无论是发动的与被打的,受伤的永远都是渺小的人,十几架飞机从天而过丢下最新的炸弹,宁静美丽的汉密尔大街便消失了。他们从未伤害任何人,却为少数人的错误付出代价,人生匆匆几十年,又可以承担多少次这样的错误,愿世上不再有苦难,不过真是太难,我们夜晚安睡的同时,有人在担心会见不到明天的阳光。

《偷书贼》浅感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偷书贼》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