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从Callback到Promise再到Rxjs

博客地址: http://www.liushihua.org/2017/08/31/callback-promise-rxjs.html
本文章JavaScript demo可以在博客中直接运行结果哦!

异步编程的变迁史,本文仅作为本人对异步编程知识的梳理,同时向大家展示一下各种方法的不同用法。

Callback

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实现异步编程,通常采用callback的形式,定义好一个回调函数,在需要异步请求的地方,注册回调函数,等异常请求返回后,把数据传入回调函数,对异步请求的结果进行处理。

如下所示:

const callback = () => {
console.log('I am a callback');
}

console.log('Hello');
setTimeout(callback, 1000);
console.log('world);

0;

这样的方式初看起来简单明了,但是它经不起复杂度的考验,如果是多个异步的嵌套,就会立刻变得晦涩,继续上代码

const log = console.log;
setTimeout(() => {
  log('我是第一层');
  setTimeout(() => {
    log('我是第二层');
    setTimeout(() => {
      log('我是第三层');
      setTimeout(() => {
        log('我是第四层');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log('hello')

0;

这样的代码不利于阅读,也不利于维护,接下来出现的是Promise,一个很重要的类型

Promise

Promise 是代表一个承诺,它可以承诺在一定的时间内,他会完成他的事件或者抛出错误。
换句话说,它刚生成时,他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后,他的状态肯定会确定下来,同时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顺利完成,一种是出错异常。在编写代码过程中只需要监听这两个状态就可以对其结果进行处理,通过链式调用的方式可以使代码更加易读。
下面是使用Promise的模拟耗时的异步操作

const req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Request完成');
    resolve({data: 1})
  },1000)
})

reqPromise.then(x => console.log(x));

0;

是不是看起来更麻烦了呢? 那么我们稍微增加一点复杂度看看。下面是Promise嵌套的情况:

const getPromise = x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x);
    resolve({data: 1})
  },1000)
});

getPromise('第一层').then(x => getPromise('第二层'))
          .then(x => getPromise('第三层'))
          .then(x => getPromise('第四层'))
          .then(x => getPromise('第五层'))
          
0;

上面这段用Promise写的比直接使用Callback写的相比,是不是清晰了很多啊
使用扁平的链式调用替代多层级的嵌套结构,对于代码维护起来也是清晰很多。

但是到此我们就满足了吗?

No,链式调用依然存在一些书写上的问题,上面的例子全都是异步代码,如果需要写同步代码的话,需要在Promise外面去写,异步代码是在Promise的resolve里面去写,这样丧失了代码的可读性。能不能把所有的代码都看成是同步的呢? 这样代码风格不就统一了吗?

最新的es2017版本中有了async/swait的写法,它并不是一个新的功能,可以看做是Promise的语法糖。

我们把上面的Promise代码改一下如何:

const getPromise = x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x);
    resolve({data: 1})
  },1000)
});

const run = async () => {
  await getPromise('第一层').then(x => console.log('我是第一层的Resolve'))
  console.log('我是第一层之后的同步代码');
  await getPromise('第二层').then(x => console.log('我是第二层的Resolve'))
  console.log('我是第二层之后的同步代码');
  await getPromise('第三层').then(x => console.log('我是第三层的Resolve'))
  console.log('我是第三层之后的同步代码');
};

// 启动
run();

0;

各位觉得这样的代码看起来如何呢?

我们从一开始Callback的那种一堆压缩成了Promise的一条线。
然后又把这条线用async/await折叠成了四方的纸。
有么有感觉到巨大的进步呢?

别着急,我们可以继续思考一下。能不能把同步和异步的代码全部当成异步来操作呢。这样是不是也可以去规范代码书写啊?

于是响应式编程应时而生。

Rxjs

Rxjs并不等于响应式编程,它只是RP(Reactive Programming)的一个类库实现,但是因为它在几乎所有主流语言上都有实现,所有rx算是rp中的中坚力量了吧。

在深入介绍rxjs之前,我们先用rxjs代码实现以上的那个例子.

const { Observable: ob} = require('rxjs');

const getPromise = x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x);
    resolve({data: 1})
  },1000)
});

ob.from(getPromise('第一层'))
  .map(x => console.log('我是第一层之后的异步代码'))
  .flatMap(x => getPromise('第二层'))
  .map(x => console.log('我是第二层之后的异步代码'))
  .flatMap(x => getPromise('第三层'))
  .map(x => console.log('我是第三层之后的异步代码'))
  .flatMap(x => getPromise('第四层'))
  .map(x => console.log('我是第四层之后的异步代码'))
  .flatMap(x => getPromise('第五层'))
  .map(x => console.log('我是第五层之后的异步代码'))
  .subscribe()

0;

现在从一叠纸又回到了一条线,不,准确的说变成了一个管道。不管是同步操作还是异步的操作,都在这个管道中被声明,起点一个信号,经过管道中所有的同步或异步操作之后才会到达结尾的输出,也就是订阅(subscribe()).

啰嗦一下

异步编程的书写方式的变更,不仅仅是编码效率的改变,也不仅仅是代码风格的升级。
这是编程范式的变更。
最主要的是带动思维方式的转变。响应式编程可以使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个问题的解,在后OO时代,这是非常难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异步——从Callback到Promise再到Rx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