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大家好,我是堂小楠的挚友桃子妈~,
是一个热爱心理学的自由撰稿人、中年少女。
如果你有关于家庭关系、儿童心理、教育困惑之类的问题,欢迎来信提问,方法如下:
进入科学家庭育儿(ID:kexueyuer2012)公众号,发送消息,开头带上#信箱#字样。
或添加微信:tangmageren,私信交流。
(来信默认可做信箱素材,首发于【堂妈家庭育儿】。)
倾诉:
桃子妈,您好,我有个女儿今年4岁了,是个敏感、胆小的孩子。
她平时在家说话说的很好,可是到了外面不和邻居们打招呼。
有时候生气了问她也不回答,昨天去看牙医,去了两三次了医生每次和她说话,她都是一句话不回答,害得医生都以为她有自闭症。
问了幼儿老师,也说她不跟着老师一起跳舞、玩游戏。
有时候小朋友和她说话,她也不回答也不和人家说,在家也发现有小朋友来玩的时候,小朋友问,她有时也这样不理人。
她一岁三个月的前,是我和我家婆一起带她的。
虽然爸爸天天上班回家,但到家后很少带她。
一岁三个月后,我就开始上班了,我家婆一个人在家带她。
老人家怕出去不安全一般都在家里带,我们不是小区,所以都是呆在家里,很少外出。
我家婆这人呢又细心,有时小孩还没说话,她就知道她要什么或者要做什么了。
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硬是要等她说我要尿尿,才带她去上厕所的,不然她就不说话只比划动作。
我家婆比较强势,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凶人,有时也会恐吓她。
比如,不吃饭的时候就会说“你不吃巫子豪要来了,你不吃曾云毅要来吃了”,都是邻居小孩和她一起玩的。
要不就是说“你不吃老鼠要来吃了”,但我后来说她之后,就很少发现她会吓小孩了。
感觉小孩子也比较爱说话,发脾气也少了。
我家婆说了她哪里没做好的时候,她都会改。
三岁多的时候,有带她看过儿童心理医生,智力是没有问题的,医生说爸爸带的少,要爸爸参与进来。
后来爸爸回家后,有时也会和她一起玩。
或者会不会有可能是,以前小时候看《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我不跟你走》之类的绘本看多了,才造成她今天这个样子?
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怎么去引导她和别人玩,如果可以请您帮帮我。谢谢。
回信:
看完你的来信,我好想说一句,多么幸福啊,你有一个愿意配合你、肯接受建议还会改正的好婆婆,要珍惜哦。
话说回来,我们再来看孩子的问题。准确的说,孩子的问题你已经自我纠正了一大半。
不难看出,从一开始很少外出,多待在家里,到老人家“细致入微”的照顾,都给孩子不爱主动沟通埋下了隐患。
当然为了安全待在家里,这看似没什么毛病。但我大胆猜想一下,你们真的就是“呆呆的待在家里”,缺少了和孩子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
不得不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还是蛮大的。长期处于一个低沟通的环境里,孩子会把这当成生活的常态,话多反而会打破常态。
老人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服务”,更是让孩子觉得:
“原来不用说话,只要勾勾手指,就可以有吃有穿有照顾”,长此以往,就算是个成年人,也会习以为然,更何况是孩子。
不过好在你及时制止,婆婆配合做出改变,孩子向好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说明。
另外,宝爸也开始参与育儿,这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
至于你问,会不会和小时候看过的绘本有关,这点关系不大。毕竟大多数宝宝小时候都会看到或读到这类型的绘本故事。
最后你问怎么去引导孩子和别人玩,这一点,我想你其实是在担心孩子不合群,想知道怎么能让孩子融入到集体里。
搞清楚这个问题,你首先要明白:学习社交跟其他孩子相处,对孩子来说,是最复杂的技能之一。
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尝试,孩子只有在人际交往上经历很多错误,才能最终知道自己社交技能的强势和弱点,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
所以,想帮孩子融入集体,我们要先在社交场合密切观察,了解孩子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孩子不能融入集体,一定是有压力和焦虑。
但每个孩子的压力和焦虑源头都不一样,我们不能主观猜测。
一定要观察,看孩子在哪些具体的情况下没有办法正常表现。
接着,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消极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支持。
接纳感受是最基础的一步,但也是最难持久做好的一步。
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试过,比如当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我们会说:“妈妈不勉强你,你想参加了就去参加吧。”
但是我们头疼的点可能在于,明明自己做了那么多,但孩子的行为却没有很大的改善,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恰恰是因为,我们把接纳加了太多期待,也让这个接纳变成了潜在的压力。
真正的接纳,是只承认我接受和理解你的感受,只给你提供支持,哪怕你始终无法改变,但我仍然愿意每一次都陪你一起面对。
只有不带任何目的、不含着隐藏焦虑的支持,才是真实的。
另外,我们最好制定后备计划,以防事情变得棘手,因为孩子的压力和焦虑不一定任何时候都能够稳定克服。
例如,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孩子在团体活动中变得沮丧或开始暴躁,你可以介入让孩子放松下来,或带他出去休息几分钟,然后再指导他如何重新加入。
如果情况加剧,必要的时候,可以带孩子换一个环境、或者暂缓上课计划等等,都有利于帮助孩子重新调整自己的状况。
提醒一句,不要试图在孩子已经拒绝融入集体环境的时候,可了劲儿的教孩子如何融入集体,这只会适得其反。
多读一些社会技能的绘本、多玩一些社会技能相关的游戏,都可以帮助改善孩子的社交能力。
在孩子不合群这件事情上,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我们要接受孩子跟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
我们可能希望孩子能够合群,跟每个小朋友都相处得很好,但是现实孩子就是紧张、忐忑、不愿意跟别人玩。
孩子学习如何跟集体友好相处,需要的练习时间比我们想象中要多得多。
即便我们多么努力尝试,发现孩子可能依旧跟我们想象中得不一样。
我们会觉得很悲哀,但也不得不让自己接受这个事实。
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们也没理由强制自己孩子一定要善言辞、爱表达。
爱是养育我们所拥有的孩子,而不是养育我们所希望拥有的孩子
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力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可以成为孩子内心的助燃器,但我们不可能代替孩子点火。
END
特别提醒:
如果你的来信跟孩子相关,
请注意写明孩子的性别和年龄。
接受孩子和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