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听”388——《在黑暗中举起火炬》

“日听”388——《在黑暗中举起火炬》_第1张图片
今天

大家都知道《辛德勒的名单》,其实中国也有个辛德勒,他叫何凤山。

当纳粹德国开始迫害犹太人时,何凤山是当时的中国政府派驻在奥地利维也纳的领事。当时居住在欧洲的犹太人,奥地利排第三,百分之九十集中在维也纳。1938年维也纳发生“碎玻璃之夜”,11月9日晚,纳粹突击犹太人开的商店,把橱窗玻璃全都打碎,七千五百家商店被抢劫一空,两百多座犹太教堂被毁,三万名犹太人被抓进集中营。

这一幕幕惨剧,何凤山亲眼目睹,他心里知道这是犹太人大浩劫的序幕。同年7月6日在法国埃维昂召开的国际难民会议上,与会的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三十二国,全部拒绝接受犹太移民,所以在维也纳的犹太人都拿不到外国签证,想逃也逃不出去。

就在这一片黑暗里,居然露出一条缝,透出一线天光。

这天,犹太青年艾瑞克带着全家大小的二十张申请书,跑遍维也纳的外国领事馆,却通通被拒绝。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中国领事馆。他没想到,何凤山没问任何问题,直接发给他前往上海的签证。艾瑞克紧紧握住何凤山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

中国领事馆会发签证的消息,一夜之间传遍维也纳。天还没亮,领事馆外面就出现了排队的人,等着申请签证。白雪越积越厚,气温越来越低,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在马路对面,纳粹党员面无表情地监视着,记下各种情报。何凤山往窗外望,队伍的尽头消失在大雪中。领事馆每天大排长龙,中国签证像是黑夜里的火炬,成为想逃走的人唯一的希望。

有一次,领事馆的车开在大街上,一个犹太人突然追着车,将一叠申请书塞进车窗,然后消失在人群里。第二天,这个犹太人接到何凤山的电话,请他赶快来领签证。

不管通过什么渠道来申请,何凤山都尽速处理,他和所有馆员每天都工作到深夜,当天的签证申请没有处理完绝不休息。等到半夜才领到签证的犹太人不敢独自回家,因为常常有人无故失踪,所以何凤山不仅发签证,还时常护送前来申请签证的犹太人回家。因为他是中国总领事,盖世太保不能找他麻烦,就算有人恐吓,他也不害怕。

“日听”388——《在黑暗中举起火炬》_第2张图片
何凤山
何凤山很快成为纳粹的眼中钉,他们向柏林大使馆施压,中国驻德国大使陈介从柏林打电话给何凤山,叫他不要再发签证给犹太人,否则就记过处分。何凤山明白,他发的每一张签证就代表一个人的活命机会,这是“生命的签证”,所以他完全不理会上司的命令,继续不停地发签证。

何凤山不只晚上护送犹太人回家,还亲自送他们到火车站。一天早晨,何凤山陪着一家犹太人来到火车站,准备前往上海。这家人已经上了火车,没想到,几个盖世太保快步冲上火车,把那一家人全拖下来,要强行带走。

站在月台上的何凤山拦住了盖世太保,质问他们:“你们凭什么抓人?”

盖世太保说:“他们的签证都是假的!”

何凤山说:“这些签证都是我发的。我是中国的总领事。”

迫于国际惯例,盖世太保不能抓人。何凤山重新送那一家人登上火车。

许多家庭就这样通过何凤山的保护,搭上轮船,前往世界的另一边,中国的上海。

德国政府又使出一招撒手锏,他们宣称中国领事馆是犹太人的房产,依法没收。何凤山向国民政府要求另外找房子当办公室,结果政府给他的答复是:国家正与日本交战,没钱!结果何凤山自己出钱,租了一个小房间,挂起中国领事馆的招牌,继续发签证。他还因此被外交部记了一次过。

一面中国国旗飘扬在维也纳的小巷里,它是想逃离的人的希望,也是勇敢与正义的象征。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与德国结盟。中国政府宣布断绝和德国的外交关系,所有外交人员必须立刻离开德国领土。何凤山收到通知后,他要跟时间赛跑,在离开前,用最快速度发下每一张救命签证。就这样,他不停盖章,发出签证,直到离开前的最后一刻。

2001年1月23日,以色列政府在耶路撒冷赫佐尔山的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举行庄严的仪式,授予何凤山“国际义人”称号,表彰他拯救无数生命的英勇行为。

何凤山总共发出了七千张签证,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他并不觉得自己伟大,反而认为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这么做。犹太诗人汉娜赫·西纳什的诗正可以形容何凤山:

有的人虽已不在人间,

他的荧荧光辉仍然照亮世界。

他是黑夜中的灿烂星光,

为人类照亮前程。

“日听”388——《在黑暗中举起火炬》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听”388——《在黑暗中举起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