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

我们走过很多企业后,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这些企业都曾经引进或正在使用一些西方先进的管理工具,如绩效考核、5S管理、六西格玛等,但是绝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效果都不佳,甚至说一团糟。经过我们的大胆假设,多处印证,其原因是:中国企业(尤其是民企)的管理水平普遍太差,管理基础非常薄弱,大概相当于小学水平,而很多先进的管理工具要求使用者具备大学本科水平。我这么说,可能一竿子打死了很多人,但是我想说,这是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

现在的这批企业老板们,大多是50后、60后,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历教育并不高,当然他们非常精明、能干、勤奋、善于捕捉机遇,这是毋庸置疑的。同时,他们以及他们企业所取得的成功,多数得益于八、九十年代及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国内良好的市场环境。所以,在我看来,他们的强项在企业经营上,他们善于经营自己的产品、企业,熟悉国内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乃至政治环境,但真正的企业内部管理,通常情况下他们都不在行。而与之矛盾的是,他们又是企业的最高管理者,所以,当企业上规模后,又遇到现在不很景气的环境时,他们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同样,他们的员工也常常觉得自己每天都被"折腾"。

我们曾经服务过的某企业,老板40岁左右,小学文化(后来自修了本科课程),建筑工程行业,我们都知道这个行业需要靠人脉、资源吃饭,其老板亦不负众望,通过自身努力,年纪轻轻成为了省人大代表,而且是当地唯一的一个企业家,他偶尔开玩笑说"我这张脸值一个亿没问题"。但是我们到了他的企业后,发现公司内部管理一团糟、非常之粗放,有时候一个工程做下来,自己都不清楚是赚了,还是亏损了。同样,员工对他的怨言也非常之多,诸如重复的事情天天做、管理效率低下;对员工不信任;开个年度总结会,有一大半时间是听他在训斥大伙,甚至于连他的副总们对他都是牢骚满腹,感觉他成了众矢之的了……

之前听某专家说过,这个社会需要的是"T"型人----需要有很宽的知识面,然后有一个方面很突出。后来,在大前研一的书中看到他提出要做一个"π"型人,就是说在知识面广的基础上,还要有两方面比较突出。共同点是,我们不要期望自己或他人是一个全才,我们更不要期望自己的老板是全才。事实上,每个企业、每个人能力都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想出类拔萃,就要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去不断发扬光大自己的优势,而在其他方面要会"借力"就行了,不要指望自己什么都会。所以越是成功的企业家往往越不是某些方面的专家,因为他们不是专家型的,所以就善于借力,他们会把专业化的工作给专业化的人士去做,自己的工作重点就是整合资源,做一个刘备式的人物,创造环境去吸引诸葛亮、赵子龙、关羽、张飞这样的专业人才。

也唯此,我们认为,当下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老板是非常杰出的经营人才,却算不上合格的管理人才。在这样的现实之下,要管理好自己的企业,怎么办?其一,自己专心负责公司的经营,因为你的资源、人脉及信息的来源等他人是无法取代的;其二,找他人来弥补自己的短板。事实上,聪明能干的管理者绝对不是那些整天低头拉车的人,而是善于借力的人。相信一点:术业有专攻,行行出状元。市场经济讲究的是交换,而不是什么事都自己做。

你可能感兴趣的:(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