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本书,谦言说天下。
大家好,我是泽谦。
这两天朋友圈被王健林的一个访谈刷屏了。
看到这段对话,围观的同学们纷纷都表示很激动。按照年薪二十万计算的话,一个亿,要不吃不喝攒500年,才能有这么多钱。但这对人家王健林来说,只是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而已。
这个道理,用到读书这个事儿上也是一样。
我前两年有一个人在微博上发了这样一段话,说的是他坐飞机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
同样是30到40这个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是用笔记本办公,经济舱则看报纸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较多。
说起来,一年看100本书比一年挣一个亿简单多了。俗话说,世间万事,不过一拖二懒三不读书。这么看,富人有富的道理,你我贫穷有贫穷的原因。
前面说了这么多,一是激励大家,同时也是激励我自己抵抗拖延症,好好读书。最近在看秦晖老师的《传统十论》,还有田余庆先生写的《东晋门阀政治》。前者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剖析入木三分。后者对东晋时期这一百多年兴衰的描述让人荡气回肠。但这两本书,我不敢轻易推荐给别人。为啥?我自己刚开始读的时候,觉得很枯燥。《传统十论》里是大段大段的论述,讲儒家,讲道家,讲法家。《东晋门阀政治》更是夹杂着文言文和白话文,初看之下很不习惯。
这让我又想到一个问题,书单。你会去网上找书单吗?或者找人给你推荐书吗?
看什么书,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直是一个问题。就像是每年,衣服会流行一些新款,书也是这样。因为微信火了,张小龙推崇的《失控》开始出现在每一个和互联网有关的书单里。这两年小米风头过去了,小米合伙人黎万强写的《参与感》也从风口上下来,从书单里不见了。这一类书,是走潮流路线的。还有类似的比如《从0到1》,《创新者的窘境》,《遇见最初的自己》等等。
还有一类,是长期占据书单前面的领先位置,可以说是经典款。比如《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在“二十多岁女孩值得一读的十本书”这个榜单里看到过,也在“香港大学推荐的50本书籍”里排行第42位。还是“提高情商必读10本书”之一。书是好书,也经典。但是不容易读,更不容易应用。类似的还有《金字塔原理》,《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等等。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我今天想传递给大家最重要的一个观点,不要找别人要书单。对,不要再找别人要书单了。
原因有好几个。
第一个,好书单太少了。
百度里搜书单,基本上一抓一大把。但大部分都是无效的。只有简单的书的名字罗列,没有评价和介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这里头最典型的就是“和君商学院”的书单。洋洋洒洒列了500多本书。全部都是光杆司令,只有书名作者和出版社。没有内容简介,没有推荐理由,也不知道要精读还是要略读,让人无从入手。
第二个原因是,适合你的书单太少了。
每个人从小到大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你爱张爱玲,她爱饶雪漫。你看王小波能拍案叫好,他喜欢的是在郭敬明营造的世界里翱翔。即使你们喜好相近,最近你想出游,看点儿游记,他却是为了下周的路演,要学做PPT。给书单的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自己的见解给出的推荐。把你的选择交给别人,不一定靠谱。
那我该怎么办呢?
好比上个月,有个朋友很真诚地和我说,泽谦,给我推荐几本书吧。
我说你对什么比较感兴趣?为啥想读?
我是学画画的,比较喜欢艺术类的书,偏文学方向的。
我告诉她说木心的《文学回忆录》可以看一看,大画家,写的内容和文学,艺术,历史都挺相关。
这本我看过了。还有其他推荐的吗?
噢噢,平时看的书对作家有偏好吗?
我看民国作家的书比较多。
民国作家的风格我也很喜欢。像梁实秋和周作人。你比较喜欢哪一个作家?
林语堂的。他的小说我看过好几本。
那你可以再试试看他的《苏东坡传》和《老子说》,也都是很不错的。
整个对话下来,我都是在问她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书单。你缺的是有一个方法把它挖掘出来。找别人要书单,还不如自己好好练习练习怎么选书。在这里,我推荐李笑来老师给出的几个选书原则。
➀出版社
每个出版社的出版能力各不相同,也各有所长。尽量选择在锁定的领域里知名的出版社。
➁作者
靠谱的人写出来的东西靠谱。在决定是否花时间精力去读之前,可以花一点时间去了解作者。
➂版次
第一版的书,慎买慎读。再版次数越多,说明此书的内容越经典。优先选择那些“第 n 版”(n 越大越好)的书。
➃印次
有时,要学习的领域太新,乃至于只有第一版的书。那就要看,有没有那种印次已经很多的书:比如,第一版第 n 次印刷(n 越大越好)。
➄印数
即便最终你不得不买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书,那也最好先看看印数。首印数量太少,可能说明出版社对其销量没有信心。
➅“编”与“著”
编著这两个字经常放在一起,但实际上有天壤之别。“著”的意思是原创成分更多,“编”的意思是“拿来放在一起”。
➆花点时间去读书评
豆瓣上的书评都很棒,尽管也需要一点点的甄别能力。
➇看看牛人在读什么
网络时代有很多方法可以去了解牛人们在做什么,牛人的共同特征是喜欢分享。他们正在看的东西,是他们筛选过后的,常常有很大参考价值。
最后结束之前再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吧。有一本书前两年很有名,书名叫,《那些人生中最重要的道理我在幼儿园里都学过了》。十几年来畅销九十多个国家,被译为二十几种文字。
这些最简单的道理有哪些呢?都是幼儿园里我们老师教我们的那些,比如说:
弄伤别人要赔礼道歉;
饭前便后要洗手;
每天要有时间安排好,学习,玩,吃饭,睡觉。
这些道理大部分都是很有道理的,我现在也在实践。但是有一些,就未必正确了。比如说有一次,有人和我说,如果说你要对自己好一点,就应该是在上厕所之前洗手。我一想,说的真对啊。从那以后,我就一直这么实践了。
生活如此,读书也是如此。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