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知道“中国壤塘精准扶贫模式” 蓝海云再推新篇(片)

壤塘,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是中国长江的发源地之一,壤塘地处高原,其中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超过 60座,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但是封闭的环境也保存了传统的藏族文化最初的状态,壤塘因此成为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文化传承的丰饶与经济发展的迟滞成为制约壤塘整体发展的主要矛盾。


让世界知道“中国壤塘精准扶贫模式” 蓝海云再推新篇(片)_第1张图片

P1

从2012年起,壤塘从扶持藏戏演出开始,逐步扩大到各个文化领域,建立起各种传习所,用传统文化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壤塘模式”就此产生。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藏传佛教觉囊派法主,中国人民大学汉藏佛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健阳乐住创办的壤塘觉囊非遗传习所,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让世界知道“中国壤塘精准扶贫模式” 蓝海云再推新篇(片)_第2张图片

P2

由蓝海云国际协同制作团队制作的壤塘觉囊非遗文化(上海)交流活动新闻报道,和学习唐卡的女孩色青拉姆的故事专题片,先后在海外进行了广泛的传播,得到包括国际两大通讯社美联社、彭博社、俄罗斯国家通讯社塔斯社、印度通讯社等国际一流媒体报道,英国第二大电视台Itv、CNN亚洲频道、马来西亚国家电视台、欧洲新闻台等海外主流电视台也先后进行了播出,并受到海外学术界和普通观众的关注,近日,蓝海云向国际介绍“壤塘模式”的总结专题片已制作完成,将通过蓝海云平台国际媒体网络广泛向世界传播。


P3

“讲故事”一直是蓝海云国际宣传的重要手段,如果说前两个短片是以学员为主人公介绍壤塘模式,那么第三个短片就是直接讲述了传习所创建者建阳乐住上师的心路历程。对于创建的初衷,建阳乐住表示,“在我们当地,有很多的年轻人过了学龄期,或者说有些农民和牧民,他们希望有学习的愿望。”


P4

壤塘觉囊非遗传习所创办于2010年,是一所集学习传统藏族艺术品制作与培养藏族文化传承人的非盈利机构,传习所采取学费全免政策,第一批毕业的60名学生经过8年的学习,已经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认证,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现在,传习所的学员已经超过600人,学员全部来自家境贫困、待业的本地青年。


让世界知道“中国壤塘精准扶贫模式” 蓝海云再推新篇(片)_第3张图片

P5

8年前创建传习所之初,建阳乐住并没有想到过传习所可以发展成现在的规模,当被问到目前传习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时,建阳乐住说“最关键的就是我们需要帮助的人太多,尤其我们这种教学的方式成功以后,希望到我们这里来求学的人非常多,但是我们自己的能力来讲呢,就有点局限,这就是我最大的一种遗憾的困难。”


让世界知道“中国壤塘精准扶贫模式” 蓝海云再推新篇(片)_第4张图片

P6

除了学员人数的饱和,壤塘当地的环境也成为制约传习所扩招的重要因素,壤塘冬季严寒漫长,最冷的时候,气温低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传习所画唐卡的矿物颜料都要冻结,学生们几乎有半年的时间没有办法进行学习和训练。2016年,壤塘觉囊非遗传习所把唐卡、觉囊梵音古乐,藏族传统服饰、藏医药等9个非遗传习基地建到上海金泽古镇的金泽工艺社,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上海)基地”,除了上海适宜的温度,各种设施的健全和利于师资的引入也成为基地落户上海的原因,今后在冬季的时候,部分学生将到上海进行学习。


让世界知道“中国壤塘精准扶贫模式” 蓝海云再推新篇(片)_第5张图片

P7

来自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不仅让这些学生走出高原,也让他们的作品走入人们的视线,传习所学员制作的唐卡作品使古老的觉囊文化在新时代焕发了崭新价值,也给他们的故土带来振兴的希望,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壤塘居民的收入,同时对于提升壤塘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2017年毕业生的作品就受到了很多收藏家、博物馆、及艺术家的推崇。谈到这些作品能够被市场所认可,与普通艺术商品的最大区别,国际著名艺术策展人张颂仁的解释是,“当我们把非遗保护与市场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艺术旅游等促进经济发展的非遗内容,我们现在谈的是市场经济,我觉得非遗产品的最大优势就是永恒性和收藏性,这和大众艺术产品需要随时适应市场需求有着本质的不同。”势就是永恒性和收藏性,这和大众艺术产品需要随时适应市场需求有着本质的不同。”


让世界知道“中国壤塘精准扶贫模式” 蓝海云再推新篇(片)_第6张图片

P8

截止到目前,壤塘已成立26个传习所,壤塘模式也成为中国贫困地区,通过培养保护传统文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典型案例,引起中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世界知道“中国壤塘精准扶贫模式” 蓝海云再推新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