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善“

生活中常常能够碰到一些人或事, 小到人与人之间的斤斤计较时的愤怒, 大到因为一碗面钱被砍头,貌似我们常常会被他人的所谓“自私”, “短视”, “小气” 难为的愤怒不已, 甚至常常我们也会有意无意的去扮演心里曾经痛恨的那个角色。 看了心灵鸡汤无数, 行善积德的文章, 但到了那个当下仍然无法释怀, 怎么破?

前几天在一个二手群中遇到这样一件事。 卖家登出一件价值五块钱的桌子, 一位买家立刻回应说需要, 同时另一位网名相同的买家也说要去看, 第一位买家估计是为了先到先得, 在没有与卖主联系的情况下驱车直达卖方家里取货, 结果卖家说已经卖给第二位同名的卖家了。 于是第一位买家好似开挂, 在群里用语音泄愤了大约1个小时, 从卖家的人品,说到中国人的劣根性, 一百多条语音让群里好不热闹。 一整天,吃瓜群众们各种调侃, 最终以该买家被踢出群结束。

经济学中的”善“###

哲学家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提到, ”善“或者”行善“对他来说其实更是一种经济学考量,而非伦理学。 这意味着过一种纯洁而利他的生活是为了节约精力, 尽量少的消耗能量在不必要的地方。 如同华为老总任正非说过: 尽量不把战略性资源过多消耗在非战略性机会点上, 原因就在与我们之前提到的, 人最有限的战略性资源是注意力,意志力, 如果你在这个方面用尽了, 就无法分配到其他方面去。

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要行善。
记得在学习经济学时有个名词叫做外部性, 按照北大经济学家薛兆丰的观点, 就是暂时无法形成收费模式而转化为内部性的东西。

举个栗子#####

房地产是我们最为熟悉又陌生的行业。 房价涨跌时刻都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 对于一个地块的房价价值的增长有很多影响因素, 其中周围是否有便利的购物中心是其中一个。 北京昌平区的某小区一直传言说马路对面要建造一个大悦城购物中心,因为只是一路之隔, 在小区环境,设施管理等软硬件没有任何改善的条件下, 该小区房价的预期立刻上涨,远超周边其他小区。而要建设的购物中心因为没有任何办法对自身带来房价上涨而获益个各方进行收费, 因此被看作小区房价上涨的典型外部性。

当然,如果购物中心项目停工, 自然也会让预期落空。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 比如地铁口的修建与之房价;街上美女与之盯其看的路人...

而善良、行善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暂时无法从中获得直接利益的行为, 中国传统的行善积德, 或许就可以被看作不断积累外部性,暂时放弃能够直接转化成利益的内部性。
因此,当我们责怪一个人或者看到自己“短视”,”自私“ “斤斤计较”时,其实就是指太注重能够直接获益的内部性,而忽视了可能在未来某一天转化为能够获得回报的外部性。

外部性有些像“冗余”,就是做一些看上去无法立刻实现价值的事情,甚至貌似无意义的事情, 但或许能够在未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接口。

宗教中的”善“###

佛教讲究因果报应,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个”报“与风头正劲的ROI 投资回报率其实是一回事。
佛教有提到关于”观功念恩“这个观点。 佛经认为我们很多人因为一些过往的习气及”贪嗔痴慢疑“, 造成我们这一观察世界的工具偏差, 于是有了怨恨恼怒烦等五毒心性。 而这些习气最终攻击的是我们的内心的平和, 于是很多资源就毫无意义的发散掉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