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一芙
讲诉人|大梨
首发于豆猫读书
我的反射弧比较长,以至于分手那天晚上,还在KTV里唱“女人三十,告别天使”,觉得事不关己。
我既没有喝大酒,也没有拉着闺蜜痛哭流涕。反而是闺蜜喝昏头了,一直不懈地戳我的痛点:“大梨,和相恋八年的人分手,你怎么一点反应没有?”
后来的一切验证了,这并不是什么悲伤的负反应,纯粹就是脑子慢。
我们,是和平分手。
——这是对外说的。
相恋八年,怎么可能是纯粹的“和平分手”?八年,该逾越的年龄差、地域界、家庭背景都跨过了,任凭哪个女孩子,都不会在一个不可能的对象上耗费八年时间。
其实其中的原因,我们都清楚。我该感谢他在离开前的最后一次慈悲,诚实地向我坦白,似乎对另一个女孩子有了感觉。
就像武侠剧里的大好人,在死之前,听见恶人狞笑三声,字字见血地说出来龙去脉,教人死也死得痛快明白。
但又觉得用这样的比喻太不恰当。中间逐渐的感情疏离,自己不是没有感觉到,只是那时懒得弥补,总觉得时间可以抵得过一切。
回想爱情的终末,我们好像只是在比赛谁先遇到更对的人,只是他比较幸运而已。
爱情并不是凭票取物,先到先得,它不遵循任何道理。后来者,也可能居上。爱情的制作时间,往往和保质期长短不成正比。
我和他认识在大二的社团巡礼上,他是我的第一个男朋友,是我到29岁唯一的男朋友。
我在21岁到29岁之间的几乎每个节日,都是和他一起度过。
离开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敢和朋友去逛大型商场。如果是难以避免,就坐观光梯避开男装层。
我怕突然想买条领带买件衬衫,脑子里滚滚而来的都是烂熟于心的,他的尺码。
那段时间百般聊赖,习惯性地总想按他的号码。
从大二确定关系之后,如果出去玩,第一个想到的玩伴就是他,渐渐疏远了一些朋友和聚会,一时间拿着手机也不知道约谁。
大部分的时间,我半靠在沙发上玩手机,偶尔会看到些情感系的文章,谈着:分开以后你仍能得到更好的、你不够优秀才会害怕被抛弃……
如果我是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大概会被这些文字激励得雄心勃勃。可是,当日历翻过29岁生日那页,我开始慌张——像所有到了某个年龄的单身女青年。
八年前,我毫无阅历毫无准备,一头栽进爱情。
现在的我,仍旧毫无阅历毫无准备,还多了年龄这道坎。
我承认,再次去考虑“伴侣”这件事情的我,好像一张白纸。
在恋爱这门功课里,我曾经是先人一步的绩优生。当我自信满满地即将填完一张答卷,突然被老师收走,让我重答。
我不得不向所有的后进生取取经。
那段时间,我在社交网络上搜索了所有关于“相亲”的问题,其中包括“相亲时如何找到话题”“相亲是问什么问题才能看出男方的素质”等等。揣着一肚子靠谱或不靠谱的答案,开始了大龄单身女青年必经的相亲之路。
第一次相亲,听说对方条件不错,结果来的是个肥头大耳牙龈萎黄的男人。开口就问我什么大学毕业,听完我的回答,故作深思地反问:“好像也不是什么很好的大学啊!”
后来他嫌弃我不知道某个冷门NBA球星的名字,嫌弃我连自动化是什么都不知道,到最后我甚至开始怀疑,他是不是早就已经在为不喜欢我找借口。
第一次相亲回来,我闷着被子嚎啕大哭。
哭得是,居然连这样的男人,都能对着我挑挑拣拣。
哭的时候想到闺蜜说“这时候死咬着他不放,以后他愧疚了会加倍对你好的”,瞬间又清醒过来。
他有什么好愧疚?男未婚,女未嫁,本来就没有谁要对谁负责任这一说。
其次,就算最后得到了,这种因愧而生的爱,亦不能使我感到骄傲。
我有一瞬间觉得要是孤独终老,挺好。
和曾经相爱的人分开,无论多大年纪,都不该被人定义成失败者。太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指指点点的,好像爱情长跑失败,就直接一跃成为了失婚妇女。
和相恋八年的人分手,我多想祝他白头不偕老,却竟然记不得他一丁点儿不好。
刘若英唱过一句:“我为你付出的青春这么多年,换来了一句谢谢你的成全。”
我觉得是心里话,却唱不出口。不仅是不愿留下自怨自艾的小妇人形象,更像是不愿意承认:相恋八年,分手的时候,我只感动了自己。
和相恋八年的人分手,好像很遗憾,却不知道为什么遗憾,甚至觉得走到这一天是理所当然,逃无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