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准教学切入点,把握语文教学规律 ——从用语气词切入作文教学说起

我的作文教学经常是离不开应试技巧的训练,带着镣铐跳舞,把“镣铐”——字数、扣题点、前后呼应、要有具体事例等给学生们强调,然后找某年的中考题,审题、分析、写作、讲评,一如既往的无章可循,无序可依,教学内容更是临时心生一计的“急就章”,“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写作训练漫无目的,无针对性可言。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学生们的作文水平毫无进步,面对一个题目,他们会绞尽脑汁找事例抄事例套事例,平实的语言毫不出彩,不会用描写,没有修辞手法,千人一面,千腔一口,几乎没有能够加分的亮点,因为他们觉得能够根据题目叙述出来已经是尽力了。以至于我每次作文评讲都皱眉,在我的不满下,他们把恐写——懒写——拒写的心理表现无遗,不肯再对写作用心,因为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也把心思转移到别的科目去了。

我不甘心,于是来到一位语文名师面前,看着我垂头丧气的模样,说:“好吧,给你一招!用语气词!”

我马上在我的作文训练里用上这一招,效果还真是不同凡响。学生们学到这一招后,对写作的兴趣又来了,面对写作训练,眼神也渐渐有了光彩。

按理说,一个中学快毕业的学生,应该能比较规范、流利地进行书面表达,可实际情况却令人遗憾而困惑,学生们写作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用语宽泛、言而无物、写人写事没有中心等。课程标准有要求,描写人物要生动具体、有个性,我们用了很多方法,但总是见效不大,个中原因固然很多,但在中学语文课堂里,作文教学未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在于教师告诉了学生一些什么方法,也不在于提出一些怎样的要求,关键是要有恰当的办法使学生进入体验自己作文对象的过程,“恰当的办法”才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点。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小小语气词正是这样的一个支点,一种恰当的办法,它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我认为,设置情境,用语气词作为写作教学切入点,解决学生写作“老大难”的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式。

一、用语气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没有描写以及描写不生动的问题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语言,我们在社会中生活,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对话是自然而然地融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语气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对话中,然而,我们却很少关注语气词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

用语气词,就必须有语言描写。初中的写作教学重点是放在记叙文的写作,而记叙文六要素中的“人物”这一要素是最重要的,写人物离不开人物描写,而在我的学生们的文字中却很少看见人物描写的运用,多数学生都是平淡地把事情叙述出来,就连很简单的人物的语言描写还不能用上。他们为什么不会把生活中的语言写在作文里呢?原因就是不懂得观察,不懂得切入,抓不住关键。

我告诉他们,现在就学学用语气词去引发观察人物语言的能力吧,你们不是没有这种能力,而是有但是未被开发出来。

首先,你观察一下,上学时遇见同学了,你们打招呼时会发出怎样的语气词?一般都是:“嗨,……”“嗨”字开头,这种语气表示亲切;如果放学后还被老师留堂,你肯定会:“唉,……”用这语气表现痛苦的心情;回家后,面对妈妈的询问,你又会用怎样的语气词……

其次,从语气词入手,找到语言描写的“抓手”,把语气词、语气词前后的句子记叙下来,这不就是语言描写了吗?而且,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枯燥的语言描写,是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嘛——使语言描写生动的一个方法就是使用语气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记叙文写作对象之一的“人物”的语言因素是学生们在写作中要着重表现的,而大部分学生之所以大面积存在言之无物、言之无趣的现象,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的作文对象缺乏审视,缺乏提炼,缺乏感受和分析。“揪出”语气词,就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恰当的办法”。关注语气词,其实就是关注语言描写的细节,也是学生一个进入体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走进人物,感受人物的气息,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人物使用语气词的观察,能够引领学生下意识的去关注生活中人物的语言,进而由表及里地分析语言背后的情感,最终用上较有质量的语言描写。

紧接着,我们可以再通过语言描写牵出人物另外的描写,因为人物在说话时肯定不仅仅只有言语,还附带有表情与动作。例如,一个人在说那句话时的神态是怎么样的?还会有什么样的动作?或者说话者此刻会想些什么?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呼之欲出……

其实,初中生们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已经有了个性意识,有了一定的感悟生活的能力,但理性思维还不够成熟,此时作文教学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生活的点滴,从中得出生命的感悟,以我手写我心,于细微处见真情。小小语气词能促使学生在身边、在周围观察生活中人物的语言,再由语言牵出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这一招,真强!而且,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语气词这一个点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能让所有的学生在现有的起点上都获得进步,实现了所有学生有差别的共同提高。

经过我的引导,学生们思考的积极性被成功地调动起来了,懂得发掘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了。运用语气词使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见效明显。

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没有描写以及描写不生动的问题。

二、用语气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写人写物没有中心的问题

打动读者心灵的东西往往是最熟悉的东西,往往是那些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个性感悟的文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写作教学的方面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目的就是要贴近学生关注生活实际,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情感可抒。而现在的初中作文命题也往往是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怎样从熟悉的生活中找到切入点去表现中心呢?

可以用语气词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在一篇文章中最有趣、最重点的地方用上语气词,这样中心就突显出来了。

学生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枯燥,他们有学习生活、家庭生活、还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都是写作的不竭源泉,即使是生活中的平凡之事,只要留心观察,精心选择,认真细致地写到文章中去,它们也会像金子一样发光,所谓“在平淡中见真情”,例如写老师讲课,可以写出老师那句令你印象最深的话,在那情那景中“揪出”语气词,落实语言描写,再牵出神态动作心理,这样一来,通过老师的话语,你有了什么感悟或理解了老师的良苦用心等等,中心就通过具体事例、重点的描写展现出来了。可以写的还有很多,如一次电话,一次实验,一阵风雨,一张照片……“习作是生命本身的一种自然流露”,用语气词做切入点,引出生动的描写,由此得出文章的中心,这样的写作教学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真切地体验生活,才能抒发真情,张扬个性,使个体言语生命顺利的成长。

这样,用语气词就能自然而然地解决写人写事没有中心的问题,不仅真实不虚,还解决了言之无物,言之无趣的问题。

三、用语气词能自然而然地解决人物个性不鲜明的问题

语言大师老舍说过:“一个老实人,在划火柴点烟而没点燃的时候,就会愁眉苦脸地说:‘ 哎,真没用,连根烟都点不着!’,相反,一个性情暴躁的人呢,就不是这样说,而是把火柴往地上猛地一摔,高叫道:‘呸!他妈的!’”只用一个小小的语气词,就把两个不同个性的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用语气词能很好的表达出个性来!每个语气词在使用中都可能表达一种不同感情,而这样的感情是伴随内心世界的活动体现的。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没有哪两个人是一样的。同样,不同的人说的话也不同,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情景用什么语气,在我们的写作中要做到人物个性化,就要善用语气词。

我们可以教学生来设置一个情境:考砸了,祸不单行,又踢到一块石头——性格温柔的女同学会说:“唉,连石头都跟我作对啊……” 而性格豪爽的男同学会说:“呸,敢跟老子作对!滚,有多远滚多远去吧!”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个性语言完全可以从语气词中表现出来。

这样,用语气词就自然而然的解决了人物个性不鲜明的问题。

总而言之,用语气词切入作文教学,可以解决很多根深蒂固的写作问题,生动描写的问题解决了,写人写事中心不突出的问题解决了,突显人物个性的问题也解决了,这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又容易操作的作文教学方法。

那么,以前的写作教学出现什么问题了呢?

我们之前的写作教学经常是先强调了科学性、系统性,讲究完整,于是就有了繁琐的讲解,例如讲描写时要面面俱到——人物有五种描写,分别举例学习,什么是外貌描写,什么是语言描写……一点点地讲,一点点地练,用典型的文学例子去体悟经典作品中的精妙,不断的进行模仿,于是有了死记硬背;其次,我们会通过出题写作,评改提高来进行我们的写作教学,于是出现题海战术等等,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但是,见效不大也是我们知道的。为什么会见效不大呢?我反思了一下:从教育心理学分析,教师是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正是通过发挥二者的合力,来促使学生朝着教育培养目标确定的方向发展。而写作教学活动也一样,它是建立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包含着多种心理因素——我们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做到“以生为本”,这离不开分析学生的心理年龄。

初中生处于幼稚与成熟之间,有时不免会心浮气躁,而且会有一定的学习压力。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抓住解决问题的焦点,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对于此心理年龄的学生来说,要尽量做到有趣生动,才能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例如我们用语气词做支点切入写作教学来说,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挖掘学生身上中已经存在的素材,好的差的常见的素材都可以用,谁都会用,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在一个问题情境中,一提起语气词,学生们马上可以进入情境去体验,什么人说什么话,此时此刻会发出什么语气词,这一来,就把学习内容巧妙的转化成为问题情境,他们的思维会很容易就调动起来,很轻易就能挖掘出适合情境的素材,而且真实细致,有真情实感。然后把想到的写出来,有语气词肯定有语言描写,有语言描写就一定会用上冒号引号,接着又把表情与动作想好写下来了,于是解决了思维与语言表达的问题。一旦学生们有了这样的思维习惯,他们在往后的日子中就会不由自主地观察人物使用的语气词,观察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用语气词切入写作教学这一支点一抓住,可以解决一系列问题,用对话则牵起一系列描写,改变不生不具体的问题,特别是记叙文的中心也能突显出来,人物的个性也能鲜明的展现,抽象的东西可变具体,一步步拓展,一步步深入,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一个技巧,它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敏锐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原先的教法为什么没有效果,那是因为我们的着眼点不对,首先是我们没有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心理特征,总想面面俱到,灌输概念,这样导致了教学的枯燥,也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我们过度强调文学典范,但是大师们的作品岂能是学生们能望其项背的呢?拿它作为写作范例,只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模仿是可以的,但还是要从看得到摸得着的相关点入手,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我们要想办法把概念用恰当的方法给他们,然后进行有效的持续的训练。

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开宗明义指出“假如让我把全部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在外显学习中,假如能够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接近各自的原有的认知图式,同化就顺利得多。前面所述只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个小点,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也一样,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效性不高,那都是因为切入点没抓对,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应不断进行学习充电,继续深入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的各种专业知识,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选准教学切入点,更好的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实施新课程中,我们需要新理念,更需要遵循教学规律。不违背教学规律,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才能创建更高效的语文课堂。

世界著名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艺术作品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焦点一样的东西,即应该有那么一个集各种光线于一处,从而又发射各种光线的地方。”谁说教学不是一种艺术呢?我觉得,选准教学切入点就是教学的艺术作品,无论是哪一门课程,都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准教学切入点,把握语文教学规律 ——从用语气词切入作文教学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