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天天谈》40:论证

        朋友请本人给一个文旅项目做可行性研判,踏勘了项目现场环境、走访了相关消费市场、调阅了近年相关数据,朋友个人感觉不错,说这个项目能做,但经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本人认为这个项目不具备可行性,于是在给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向文旅项目投资方建议此项目“不可行”,结果朋友有点纠结,说很多项目在可行性研究的结果一般都是建议可行嘛,怎么到这里就成了“不可行”了呢?搞得投资方也很不舒服,感觉浪费了不少精神。本人回答说,的确在以前较长一段时间,因为经济发展处于经济周期的高增长阶段,很多项目的可研报告做出来都是建议可行,甚至是什么“一定能行、不行也得行、可行不可行都要行”,根本就是随经济发展的大势,投资方在那种大环境下,对于风险的预期、转移、转换、对冲、补偿等都具有一定的可控性,所以,对可行性研判基本只是走走过场,只要感觉不错,“不行也得行”情况也无所谓。但当前的经济大环境更多受制于外汇占款量在国内投资领域的迅速减少(美国制造的资本回流战略,以及欧洲对外投资的历年减少),以及国际间发达地区市场因其自身不景气造成的全球产品需求量大幅下降,对中国全球制造产能形成的传导型相对过剩,所导致的国内投资理性阈值进一步上升,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走走过场就能应付的了。再加上很多大型投资者的赢收心态,还在数年前做房地产时的那种状态上徘徊,仍然是高牟利期望值,属于风险高敏感性下的赌徒心态。所以,若不在可行性研究上充分体现客观,还在用以前的手法来迎合,一但投资按各期计划启动后,只要出现任何市场消费或政策变化,乃至设计施工上的风吹草动,则投资方立马撤退,工程刚开始就停止,对很多只能采取“做旧若旧”保护型施工的文旅项目造成很大的破坏,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对于这类情况,可行性研究从客观出发,一是对得起自己的诚信,二是对得起委托者的信任,三是对得起历史资源。

《策划天天谈》40:论证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策划天天谈》40: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