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点半,葫芦胖宝宝终于在我的臂弯里甜甜地睡着了。轻手轻脚地安顿好她,赶紧鬼鬼祟祟打开电脑码字。
这几天连轴去医院,全天候24小时陪伴,打开电脑的时候眼皮打架,为了在她醒来的时候能有足够的体力,我也选择了休息,连着四天没有更文。
感触颇多,孩子的成长比细胞分裂都来得快。没几天前还懵懵懂懂坐在餐椅上看你关上家门,今天就知道摇手说bye。
以为自己处于逗宝宝的阶段,殊不知是在被她玩。比如葫芦,我逗她“宝宝眼睛长大啦!”没料到她闭紧眼,嘟个嘴巴给我看。
前几天胖宝发烧医院抽血,基本都是哼哼几下就没了哭声;今天体检全程很配合,临走和医生阿姨握手告别,一如既往很严肃,没笑容。
医院门口打车等了足足二十分钟,每来辆空车,葫芦宝宝跟着一起招手。看到她乖乖的模样,心里很是动容。
晚上躺在床上,我悄悄说:宝宝,你好勇敢,总是超出我的想象,你是个无价之宝。”葫芦宝宝两眼发亮,嘿嘿笑了几声,抱住我“mua”。
没孩子的时候很瞧不起天天娃挂嘴边的奶妈们,吃喝拉撒有什么好讨论的,正经的索性聊点行业走势,新品上市,再不齐聊聊当下流行肥皂剧方显跟得上潮流。
有了娃,工作和家(hai)庭(zi)根本无法平衡。让人纠结的机会多了去了。晚婚晚育,怀孕生娃一晃时间过去了,开始还得意自己混成个中产,仔细一算,全是给银行打工。
古人说三十而立,我们还没立起来已被重担压趴下。想要改善生活,可之前大把岁月蹉跎,只能靠一身技艺,除了跳槽,就是继续往上爬。
天下没有白给的午餐,想要得到不付出努力怎么行?可这就意味着放弃,放弃陪伴孩子的大把时光。
Ta还在睡觉的时候,你收拾妥当忙着出门;等你加班加点一身疲惫到家,只能看看她熟睡的小脸聊以自慰。
时间久了,孩子把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当成爸爸妈妈,更让人伤心的是ta对保姆阿姨比对你都亲,不晓得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挫败?漠然?强装出来的无所谓?
我们很有理由。这么做,不也是为了孩子吗?早教班,兴趣班,辅导班,学区房,夏令营,平日出游……哪项不是开销呢?身边还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年仅学习开支已高达7万,这还不是最高数。
赚钱,就可以成为陪伴空缺的理由吗?
白天陪着葫芦胖宝在花园玩,碰到的小朋友基本都是爷爷奶奶辈领着。原先以为宝爸宝妈们晚上会陪着。没料到,好多都是宝宝长期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里。
一部分是,宝爸宝妈们与上一辈同住,晚上带宝宝;一部分是,宝爸宝妈下班来吃顿晚饭,晚上回小家二人世界,不管宝宝;还有一部分,宝爸宝妈周一到周五都不出现,直到周末带回宝宝去另一方父母家……
结果,可以看到这些宝宝们在玩的时候不同的表现。爸妈带的少的宝宝很容易羞涩,比如有宝宝想玩滑滑梯,只要有其他小朋友在,ta就不敢参与一起玩,只是静静在旁边很怯懦地看着。
而爸妈带的多的宝宝胆子相对就大些,更敢于尝试。跌倒了自己爬起来拍拍,还有给自己鼓励加油的,容易与其他小朋友玩到一块。
碰到的上一辈说起带娃,都是一脸无奈与纠结。先不说体力上多劳累,人家也没做过几次父母,多数还就一次经验,三十多年的带法当然无法与时俱进。
每每被小辈们说了,总想狠狠心撂下一句“你行,你来好了。”可是又心疼子女压力,强硬顶着。
多数父母都是六十以上的人了,一身毛病,边吃药边带娃。这都不算啥,最怕的是孩子不小心磕到碰到,不说担责任,自己也要心疼得不行。
所以,宁愿让小朋友车里待着也不让下地走路,宁愿责骂小朋友几句也不让ta接触泥土。天生的好奇,探索基本都被强行压抑了。
有些事情等等可以再做,有些事情失败可以重来。唯独养育,没有回头路。既然生了ta,为何不善待,珍惜这些为数不多的时光呢?
两岁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期,只有身体和情感的各种需求都得到了回应,她才会认为自己是安全的,而且是被爱的,这种感受会伴随一生。
ta不仅需要及时的营养供给,吃饱喝足,还需要你的拥抱爱抚和情感交流。让ta知晓,这个混沌的世界里,ta是中心。
心理学家哈里.哈洛曾经做个一个实验证明了母爱的本质。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肢体接触对婴儿的意义,对母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哈洛将出生后的小猴子,交给两个“妈妈”来抚养:一个是仅能给它提供奶水的铁笼妈妈;另一个是全身包着舒适的绒毛,能够给它提供接触感的妈妈。
结果发现,小猴子更愿意和那些毛茸茸的妈妈待在一起。每天24个小时中有将近18个小时,小恒河猴待在能够给它抚触感的妈妈怀里;
而只有3个小时,趴在能够给她奶水的妈妈怀里吸奶;其他时间在两边跑来跑去。
同时,在实验中,他让这两组猴子都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伴随着看到一个巨大的玩具,比如一个敲着鼓的泰迪熊。
那些能够获得触摸感的小猴子,会立马奔向自己的“妈妈”,趴在它们怀里,慢慢地安静下来。
而那些无法获得母爱抚触感的猴子,却立刻瘫了下来,躺在地上疯狂地抓挠自己,并且不断地撞击自己,大声地尖叫等。这样的表现和精神病院里的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候的行为完全一样。
母爱,绝对不是简单满足孩子的饥饿和干渴需求,它还应该包括对孩子的爱抚、接触和心理的关怀,这些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
这与澳大利亚著名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的观点不谋而合。6个月以后,婴儿的前额皮层开始发育。前额皮层控制两项很重要的能力:专注及使自己平静的能力。
新生儿不能自我安抚源于人类在计划的几十万年中需要随时准备应对恐慌,如果宝宝遭遇到危险,他们会通过哭声寻求大人的帮助。久而久之,哭声成为传递我不舒服的信号。
当孩子得到足够的安抚,她也会慢慢学会安慰自己,并逐渐内化,成为支持一生的内心力量。史蒂夫建议孕期及孩子出生的两年里母亲都应尽量减少压力,并尽量多的和孩子呆在一起。
很少有人为了孩子辞职做全职妈妈,毕竟谁也不想让宝爸扛起所有一切负担,可至少,下班后,可以全身心的陪着孩子玩,画画,讲故事,问问今天她碰到的新鲜事。而不是,葛优躺刷手机,对ta不闻不问,各不干涉。
等ta逐渐大了,你也可以分享你今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让ta知道白天妈妈之所以消失了,不是去玩了,让ta知道妈妈是个努力的妈妈。
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母爱的缺失。共勉。
END
小娜往期文章:
好好说话,就这么难吗?
会"听"话,才是沟通的有效姿势
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怎么办?!
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是每天的这2小时
真正耽误你前途的,是你的不敢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