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1张图片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2张图片


文件问题导向非常明确——改进督查检查中的问题。


“(督查检查)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等问题,地方和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干部群众反映强烈,既不利于集中精力抓落实,也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如何解决呢,《通知》给出了三点意见:


1.从源头抓起,从上级机关做起。

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不得自行设置以地方党委和政府为对象的督查检查考核项目,不得在部门文件中自行规定全国性督查检查考核事项,确需开展的,一事一报。

2.严控总量和频次。

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原则上每年搞1次综合性督查检查考核。合并同类项,涉多部门的,“联合组团下去”;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不能兴师动众,动辄对着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影响地方和基层的正常工作。

明确点出一点:部门督查检查考核不能打着中央的旗号,日常调研指导工作不能随意冠以督查、检查、巡查、督察、督导等名义。

3、党中央统一计划安排。

各部门把拟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归口报中办、国办研究审核,中办统一报党中央审批,以年度计划的形式印发执行。各省区市督查检查,也要制定年度计划,报中办备案。


其实,基层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大、工作苦、生活难,内心有着不少难言之隐和后顾之忧。这跟督查检查“乱相”丛生分不开。


此前,《基层干部有“五怕”,样样头疼》《来督导督查的人比抓落实的还多》等来自基层一线的调研报道,就引发了基层干部和网友们的强烈共鸣。


很多基层干部更是在读完之后,写下了亲身感受,言辞直白,一吐负重前行、压力难纾的苦闷。这些留言被整理成文《督查的多,抓落实的少!基层困局如何破?基层干部有话说》。


今天库叔刊登这三篇文章,供库友们参考学习。


基层干部有“五怕”,样样头疼!


文 | 徐海波等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原文刊于《半月谈》2018年第16期。


1

一怕不接地气的政策




“拍脑袋决策,拍胸脯实施,拍屁股走人。”当前,各地出台了不少为民办实事的政策,但一些政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或者“看得见、吃不着”。


其中,部分政策“先天不足”,出台时并未做充分的调查,有的不切实际,有的则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各地相继推出“退二进三”政策,将规划区内的工业企业通过货币补偿、用地置换等方式,腾出用地空间用于发展第三产业。


但一些地方政府就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出台“先退出,后补偿”政策,并规定极短的退出时限,强行要求企业“退二”,而如何“进三”,则没有规划清楚。这样的政策,基层落实起来就很为难。


中部一名乡镇党委干部告诉记者,现在规定党员半年不参加组织生活就作自行脱党处理,但实际许多农村党员很难组织开会,因为他们许多都在外务工。“没有了收入怎么养家糊口?我们跟公务员不一样,他们开会是上班,是有工资的。”一位农村党员说。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3张图片


2

二怕心血来潮的活动




一些单位领导喜欢“拍脑袋”,动不动就搞评比、创先、达标,甚至集体活动。“春天组织健步走,夏天来个创先锋,秋天再来诗朗诵,冬天还有评先进”。这样一些活动在基层并不少见,往往流于形式,劳民伤财,上级只管发文组织,下级却得认真落实,干部群众意见都很大。


一些单位的“党员活动日”停留在“挂个条幅、摆张桌子、照张相片、迅速收摊”水平上,只是让党员出来“活动活动”而已。“上级领导往往大旗一挥,同志们上。等事情结束了,等检查过关了,就没有人过问后续了。”中部某市一名街道干部说。


前不久,记者在东部某社区参加“社区开放日”发现,隔三差五的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社区书法作品展令居民反感。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很无奈:上面要考核,群众又不愿参加,一些社区甚至要给居民“发工资”才能把他们请来。


3

三怕走马观花的调研




一些领导深入基层调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基本套路是到事先安排好的点位上,视察一下窗口、慰问一下工作人员,召开一个座谈会听一听汇报,或者深入一个厂矿企业走一走,看一看表面的生产经营情况,难得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真正与基层干部职工一起深入交谈、深入研究。


这样的调研却苦了基层干部。苏州某党委部门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参观、考察、调研花样繁多,平均每天要接待四五拨人。


湖北西部某贫困村对此也是苦不堪言。巡视、督查、市县镇三级政府检查、各部门检查以及组织、扶贫、环境整治等专项抽查,一拨接一拨,经常几名村干部都应付不过来。“上半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有近10次。”该村村干部说,在他们再三诉苦后,现在明显减少了,但一个月还是有四五次。


“最怕上级领导调研时,催逼基层进度。”湖南省某街道负责项目建设的班子成员说,有些工作特别是涉及项目建设,要有前期工作论证和报建时间,可领导一调研就要求尽快开工,甚至根据不同乡镇进度进行排名。“这是逼迫基层违规违法!”


4

四怕无穷无尽的材料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全面整治“四风”积弊,党风政风为之一振。但是近一两年,部分地方文山会海痼疾反弹回潮,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基层党员干部苦不堪言。


江苏省某事业单位组织部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上面心血来潮,要基层组织部门把党员材料录入新开发的数字化系统。可系统技术不过关,白天工作时间无法登录,大家只能凌晨三四点钟爬起来录入材料。“终于把全部材料录进去了,谁知系统顷刻间崩溃,所有的活儿都白干了。”


湖北省某县委政研室干部说,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力不济,把发文、开会当作抓落实的主要方式方法,甚至将其做成履职尽责、推卸责任的“痕迹”,一些文件层层转发、照抄照转,很多时候并无新的实质性内容,完全是重复上级精神,造成基层干部有看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4张图片


5

五怕不讲道理的问责




安全维稳早已成为基层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特别是一到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活动期间,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更是“如临大敌”。“北京不去人,本地不出事,网上不炒作”成为硬性目标,重压之下“盯死看牢”“多路拦截”“接访劝访”等能想到的法子都用上了。


某县委研究室干部说,为了劝回上访人员,报销来回路费、发放误工补助、陪吃陪住陪游……许多基层干部真是无奈又无助。


究其原因,还是基层干部怕被问责。“伺候上访户比伺候自己爹娘还勤些。”湖南一位乡镇干部直言,一旦出现上访问题,上级部门就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追究乡镇干部责任,如果出现重大非法上访情况,问责将更加严重。


更有甚者,干活的人少,问责的人多。东部某市一基层部门负责人反映,根据市里要求,他们最近在做一项成果展布展工作,他们部门负责实施,市委办、政府办等三部门派人监督,每天填写各种汇报表格,稍有疏忽,就在考核中扣分。“简直是一人干活,三人问责。”


在此背景下,一些基层干部显得有些“神经过敏”。在一些地方,凡有企业提出建设性意见,基层干部首要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先安排开会,派人把相关内容写入会议纪要。


“万一日后出状况,至少免于被问责,这是自我保护。”一位基层干部说,甚至有基层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或咨询,一定要找有监控的地方说话,没监控就不开口。“怕有纠纷说不清,被问责。”


在中部某乡镇的一起环保事件中,分管环保的副镇长已第一时间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但环保部门一直未进行处置。事件曝光后,这名副镇长还是被诫勉谈话,影响期半年。“反正一有事,第一时间就是追基层干部的责。”湖南一位乡镇干部抱怨,现在都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乡镇干部:来督导督查的人比抓落实的还多!


督导、督查、督察……都是上级通过实地查看、走访调研、翻阅资料、询问答复等方式,督促各项工作完成的一种手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督查,有力促进了各项任务保质按时完成。然而督查过多过滥,则可能适得其反。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听到许多乡镇干部诉苦:中央层面的督查很有必要,但目前一些地方层层搞督查,已成基层不能承受之重,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工作落实的效果,反而严重耗费了具体抓落实的人力、物力、精力,产生反作用。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5张图片


文 | 范世辉 邵琨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首发于2018年8月28日


1

都在督查,谁来落实?




问:这段忙啥呢?

答:精准扶贫。

问:扶贫部门干啥呢?

答:督查我们。


问:这段忙啥呢?

答:污染防治。

问:环保部门干啥呢?

答:督查我们。


问:这段忙啥呢?

答:土地执法。

问:土地部门干啥呢?

答:督查我们……


问:你是哪个部门的,怎么谁都督查你们?

答:我是乡镇干部。


这是记者在华北、华东一些乡镇采访中听基层干部说的段子,细节不同,大体内容相仿。显然,这有些夸张,但反映的问题却很真实。


近年来,在各项工作抓落实的要求下,各种形式的督查多了起来,作为在一线落实各项工作的乡镇党委政府,迎检压力之大难以想象。


“从2017年9月开始,仅乡上的2个锅炉,各级部门就查了10多次。”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以环保督查为例,2017年4月,原环保部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开始了历时一年、共计25轮次的环保督查。


而在原环保部督查之前,市里和县里不放心,还要自行提前检查几次,再加上各种专项整治检查和市县两级的日常检查督导,仅环保一项,平均每半个月上级就检查一次。


“有检查就一定有追责,来的都惹不起,所以要好好陪。”一名镇党委书记说,上级来检查某项业务,下级政府领导和业务部门都得陪同。


到了乡镇一级,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都得陪同,否则可能会被认为不重视。“我一年中有200多天在迎接、陪同检查,有时候这个检查组还没走,另一个又来了。”


东部某省一位负责畜牧、林业、水利等多方面工作的乡镇干部说,从今年3月以来,他迎接、陪同上级各个部门检查指导工作的次数已经超过50次。


到了年底,光迎检这一项工作就忙不过来,乡镇日常工作基本不干了。他感叹道:“现如今督导检查的人比具体抓落实的人还多。”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6张图片


2

重形式轻内容,工作未落实反落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了促进工作落实的各类督查,许多都演变成形式主义,不仅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更影响了被督查工作的落实。


“上级检查的时候过分重视台账,开会多、研究多分值就高,对工作的结果反而不太重视。”一名乡党委书记对此很不理解,有的工作开会多与其说是重视,还不如说是效率低。本来一个会就能解决的事,开那么多会干什么?


据这名乡党委书记反映,不管是计生、宣传还是党建,各项工作的检查考核都会被细化成分值,比如评价领导是否重视,要看“开过几次会、研究过多少次,是什么级别的会布置的”,还有的要求每月必须开会研讨一次,每一项都对应着相应的分值。


为了应付检查,有些乡镇想出一个绝招:在一个多议题的会议中频繁变更会议室的电子条幅,换一个议题就换一个会议名称,拍照留念以备督导检查。


“整天被督导检查,不少乡镇干部已经是背着不止一个处分在干活了,谁也不想因为台账的问题背处分。”一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大家的想法是,不管形式主义不形式主义,既然上面要看,先把台账做漂亮,等检查过了再说干活儿的事。


以扶贫检查为例,不少基层干部反映,不同部门要求的材料侧重点不同,考核指标排列顺序不同,他们大量的时间用于给不同的部门准备不同的材料,对脱贫攻坚工作不但没有推动作用,反而侵占了他们抓工作落实的时间。结果“工作没有落实,反而落空了”。


上面千条线,乡镇一根针,各级各类督查人多频次多让基层干部身心疲惫。不少基层干部告诉记者,由于各类督查太多,基层一些日常工作只能放到晚上和周末做。“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白天陪检查,晚上开会布置工作更是家常便饭。”一位乡镇干部说。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7张图片


3

减数量提质量,督查要“瘦身”




干部群众和专家认为,在当前改革发展不断提速的大背景下,有些督查是必须的,是保证各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但是,层层督查、形式大于内容的督查则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亟待“减数量、提质量”。


对督查要持审慎态度,不能太随意。一位党校教授认为,应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督查,并注意频次。对于工作难度大、程序复杂的事项,可以带着标准、规则,就不同时间段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去督促检查;对于流程简单的事项,在推进过程中就没必要三番五次去查,可以直接“要结果”;常规工作要形成制度,不能心血来潮,说查就查。


上级单位不要为了自己“留痕”折腾乡镇干部。一位曾参与督导检查的干部坦言,本身督查是为了抓落实,可如今一些督查却成了督查单位规避问责所需。“虽然自己制定的检查评比细则并不科学,效果也有待商榷,但是通过到乡镇督查,有关部门可以表现自己重视某项工作,抓落实也留了痕迹。”


同一项工作检查应统一时间集中开展。不少乡镇干部提到,比如年底的扶贫检查,可能涉及到产业、卫生、教育方方面面的工作,不要今天扶贫办去查,明天教育局去查,后天卫计局去查,可以规划一下,各部门集中进行,避免占用乡镇干部过多时间。同时,有些数据可以共享,各个部门不要各自为政,都伸手向基层要数据。


提高检查人员自身素质,避免检查者“念歪经”。华北某市要求乡镇干部必须保证晚上1/3的人员在岗,并异地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夜查。一位乡党委书记说,检查组某晚去检查时,他们正在开全体会议布置工作,按说人数远超1/3,但检查组非要对照当天值班表核对人名,还要求每人必须出示身份证,某职工没带,不得不翻箱倒柜找到一份身份证复印件才算过关。这不是促进工作,这是瞎折腾。





基层干部直言“基层困局”


文 | 杨建楠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原文首发于2018年9月14日,原文刊于《半月谈》2018年第17期


1

痕迹主义变成形式主义,疲于应付



@狐狸:当后备干部一年了,总感觉有些并没有实质内涵的痕迹管理让人气愤,镇上每个星期都好几个会,会开完了下面就有得忙了,催进度,整理资料,全镇排名通报。时间又紧,根本来不及走程序,等于逼着村里弄虚作假,这样的形式主义让人苦不堪言。


@小:坐标:中部某四线城市的街道办。困惑:工作时间都受累于痕迹工作法。每每遇上市区工作检查还得牺牲休息时间对标对表补资料。试问连真正深入基层的时间都没有,如何真正服务基层服务民生?


@ViMeRB:我在乡镇干过两年组织干事,深知要想工作干得好,就要拼命造材料的道理。上级不让造假,但是市里来检查,说你们没有不行,必须把材料造出来,美其名曰完善材料。其实什么实际工作都没做,材料硬生生造出来,上级也都知道是假的,但就要看你造的漂亮不漂亮。要装订成册,用统一档案盒装上,打上目录,打上好看的脊背。市委检查完,组织部检查,再纪委检查再宣传部检查。材料内容差不多,但要求的顺序不同,因此目录不同,整理的顺序也不同,为了方便检查材料只好打4套,按照上级检查要求那么整,否则上级会说你不严谨不规范。


@点一盏灯:组织部要求村党员观看学习视频率达到百分之九十,那些不会用电脑的、外出务工的,难道还要逼着人家上晚班十点多回来看吗?所以都是请乡镇干部帮忙刷的。


@周&絶倫:前段时间陪上级脱贫攻坚入户调查,贫困户是这么怼我们的:“你们一天到晚就拿个表来问东问西,又不见什么实质行动,你们今天都是第三拨了,以后不要来了!”

2

任务多责任大,还担心各种部门乱问责




@王丹丹.com:我是一名乡镇干部,进入公务员队伍3年,身兼人大副主席、扶贫办主任、妇联主席、纪检委员,工作都是我一人在干。单位各种岗位全都加起来才20多人,其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就十几人,年轻人都得身兼数职。上级来检查一次,我们就得通宵至少一宿,白天应对各种检查、会议,只有晚上才能消停干活,每天一两点睡觉。


@蜗牛:一个人干N种“活”,层层传导,层层压实,最苦的还是人少活儿多的部门和单位。政策文件的执行和实施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今天发文,明天就要进展。现在是谁逼得紧,催得急,才会给谁报材料,不然一转眼就又被另外N多种事情给埋没了。


@燕儿:社区街道都是一个人干着八样活,最可叹是得处理一堆执法检查的报表,安全生产、污染、消防、食品安全……请问谁给我们执法权了?谁给我们培训专业知识了?经费和专职工作小组都只在文件上出现,我们只能填完了表乖乖签名……


@成宜芟:干活的人老被问责,不干活的人啥事没有,还给干活的人挑毛病,现在是谁也不想干实事,只想干在后面拿鞭子的事。


3

别闭门造车,别把什么责任都推到基层




@金山:作为一个刚到基层岗位规划办实习的大学生,深知很多规划人员都没有做到实地考察调研,而是闭门造车。


@大海XZy:样样头疼的根源在于各级决策领导没真正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政策不切实际,凭空想象。


@哨兵:各级开发的各种平台、APP,开发经费动辄几百万,实际却往往只能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明明一个电话能解决的问题非要放到平台上转发流转。台风来了还非得用手机巡查确保巡逻轨迹,山里没信号发不出信息还要被通报,真是劳民伤财。


@任先生: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就是解决之道。希望各级政府把该挑的担挑起来,该担的责担起来。环保就是环保局的事,安全就是安监和相关部门的事,水利河道就是水利局的事,非要事事往基层乡镇压。说到底就是为了推卸部门的责任,把该自己管的事利用考核大权往基层推。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8张图片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集团为库叔提供30本《50人的二十年》赠予热心读者。本书既有较强的学术性,又兼具广阔的政策分析视角,展现了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强烈的价值关怀,是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和制度变迁最为适宜的作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3名(数量超过30)将得到赠书。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9张图片

扫码添加库叔个人微信号,第一时间得新书,读好书,还有活动福利等着你

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_第10张图片

总监制:金风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贵玛:草原母亲,大爱无疆 | 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