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事系列》之十七 不道是非 不揚人惡

《孔子故事系列》十七

不道是非 不揚人惡


【原文】

顏回問朋友之際如何?孔子曰:「君子之於朋友也,心必有非焉而弗能,謂吾不知其仁人也,不忘久德,不思久怨,仁矣夫!」

叔孫武叔見未仕於顏回,回曰:「賓之。」武叔多稱人之過,而己評論之,顏回曰:「固子之來辱也,宜有得於回焉。吾聞知諸孔子曰:『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故君子攻其惡,無攻人惡。」

顏回謂子貢曰:「吾聞諸夫子:『身不用禮,而望禮於人;身不用德,而望德於人,亂也。』夫子之言,不可不思也。」

——《孔子家語?顏回第十八》


【白話易解】:

顏回有一次向孔夫子請教朋友之間相處之道,夫子回答他說:「君子對於朋友,即使認為對方有所不當,也仍只說自己不了解他是一位仁愛之人。念念不忘的是朋友過去對自己的恩德,不記過去的仇怨,這是仁德之人的存心啊!」

叔孫武叔在去謁見沒做官的顏回時,顏回說:「待之以賓客之禮。」

武叔在與顏回交談中,過多地去指責他人的錯誤,并加以評論。顏回見了說道:「本來承蒙您到這里來,應該使您在此有得一點利益。我曾聽夫子說過:談論別人的不是,并非能顯出自己的好處;講別人的邪惡,也不能顯出自己的正直。因此有道德之人只是就事而論,指責自己的錯誤,而不去批評別人的不是。」

顏回對子貢說道:「我從夫子那里聽說:『自己不講禮儀,卻希望別人對自己有禮,自身不講道德,卻希望別人對自己有道德,這是不合條理的。』夫子的這句話,不能不深思啊!」

叔孫武叔去拜訪顏回,卻在顏回面前數說他人不是,顏回并未與之談論,反是婉轉地提醒叔孫武叔「言人之惡,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談論別人的不對,并不能因此而顯示出自己的美好正直,君子遇到事情,只是就事論事,不議人是非長短,也只反省自己的過錯,不會去批評指責他人,這也是君子的仁愛之風。

《弟子規》有云:「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是教導我們,當看到他人有不是之處時,并不是貶低、指責或宣揚,而是借此先反省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何況有時,我們所看到、聽到的,未必就是事實,倘若無端地加以批判、宣揚,便卷入了是非謠言的傳播之中了。如此,言語怎能不謹慎呢?

進言之,「善於論人者,察己必常疏」,常去看他人的缺點,就難以覺察到自己的不是,德行也無法得到提陞。有言:「喜聞人過,不若喜聞己過;樂道己善,何如樂道人善。」喜歡聽聞別人的過失,不若歡喜聽到自己的過失,因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可以改過遷善,「德日進,過日少」。過多去評論他人,道人非,揚人惡,不但德行日損,也會因此與人結下怨仇,禍延及身,故《弟子規》又言:「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若能懷著一顆包容寬恕的心去體諒他人,進而給予關懷、幫助、提醒,相信會讓彼此之間更加融洽,也能讓人如沐春風,從而心生慚愧,改往修來。故君子常以自我的修身來給世人做榜樣,足讓我們學習、傚法。

——大方廣文化公益網編輯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孔子故事系列》之十七 不道是非 不揚人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