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是什么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指的是孟子在阐述人性原初状态时,给出的结论,性善论。无独有偶,同时代的荀子给出的结论是性恶论。

孟子性善论中的“善”之一字,在孟子看来,有两层含义。

第一,善良,这是一种状态描述,属于静态刻划。

第二,倾向于善良,这是一种趋势描述,属于动态把握。

这两层含义,借用结构主义的两个概念表述出来,就是孟子在共时态历时态两个意义上阐述人性原初状态和人性取向。

先看第一层意思,人的本性,在共时态,也就是不考虑时间流逝的情况下,在原初状态上是善良纯洁的。

至少在孟子看来是这样,他用“乍见孺子将入井”这个例子,以排除法的方式来说明每个人都存在的恻隐之心,乃是不证自明的人性善证据。在孟子看来,这种恻隐之心,是性善的种子,他称之为“善端”。

而这种善端,就是孟子给出的,关于人性原初状态的善良属性。这也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根本原因。人有善端,所以能接受并发展出仁义礼教。

所以,在人之初,存有善端的人性,是本善纯良无污染的。

再看第二层意思,人的本性,在历时态,也就是考虑时间流逝的情况下,也是倾向于,并且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向着善的方向发展的。

人性中既有善的种子,那就能长出善良的大树,所以在孟子看来,善良的种子需要精心的呵护,使其成长,才能终究实现善的结果,也就是礼义的实现。孟子在这里讲“养而致之”,“养吾浩然之气”,把人性中善的种子“推致”开,才能让这善的种子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这个过程,是一个缓慢的,需要自己不断努力的过程,孟子也肯定了这个过程中自身努力的重要性:“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我们唯一能够完全通过自己努力而实现的东西,就是把我们自己心中善良的种子养大。

总结一下,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在静态上讲,是本质善良的,从动态发展上讲,是倾向于善良的,因为这个种子总是需要自我实现的,而它自我实现的过程,就是我们培养自身德行的过程,这个种子克服重重阻力最终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就是我们为了成就道德人格而努力克服人性弱点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种子的长大,其实也就是我们从一个可以成为人的状态,真正成长为一个人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