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

小时候端午节前,妈妈到野外采一大把艾叶,用茅草绳捆绑好,悬挂在大门边上,妈妈说这样可以防蚊虫;然后把提前做好的小香囊,每人一个给我们姐妹挂在脖子上,并嘱咐我们好好保存,不可轻易离身。记忆中的香囊有一股淡淡的薄荷与艾草的香味,能否如大人所说避邪驱瘟不知道,但总有一份浓浓的安全感萦绕心间,特别踏实。多年后,才知道这份安全感来自妈妈对我们的爱。

到了端午,妈妈一大早到市场买来半肥瘦的五花肉,切成二指宽,半指长的肉块,加上油盐、酱油,撒上五香粉备用;绿豆、眉豆提前一天泡好;妈妈在腌制五花肉的时候,我们姐妹几个分工洗粽叶。蹲在水池边,一片一片打开,用刷子刷干净。闻着竹叶的清香,仿佛看到了香气四溢的粽子;妈妈洗好糯米后,加上适量的食盐,再用她的大手,一遍又一遍地翻动糯米,确保糯米入味均匀。一切准备就绪,即刻开工包粽子。只见妈妈用两片竹叶二分之一叠在一起,手腕一转,一个漂亮、结实,滴水不漏的圆锥体就成型了。先加一小勺糯米,然后依次放入适量绿豆、眉豆,加一块晶莹饱满的五花肉,再加一勺糯米,用手压实所有材料包好,最后用绳子将粽子严严实实捆好。这一步马虎不得,妈妈说捆绳子一定要用力捆严实,否则煮出来的粽子剥开粽叶就会散,更无口感可言。于是一个卖相诱人,沉甸甸的粽子就出现了。在妈妈的指导下,我们笨拙地学着挽圆锥,捆绳子,可包出来的粽子不是漏米就是散叶,要么就是捆绳子的时候用力过猛,手没抓好,粽子反掉地上。糯米,豆子撒了一地,顿时呼声四起,好不热闹。包好的粽子放入大锅中,盖得严实。加上水,大火煮1小时,中火煮3-4小时,关火后再焖半小时,粽子就可以出锅啦!开锅这一刻,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候,拿碗的拿碗,拿盘的拿盘,还有的直接下手的,一时间鸡飞狗跳,就怕吃晚了。剪断绳子,剥开粽叶,糯米间杂着豆子,白嫩中透出一抹令人垂涎的肉香,一口咬下去,竹叶香,糯米香,绿豆香,眉豆香,肉香充盈整个口腔,刺激所有味蕾,让人欲罢不能!

吃过粽子,大人们领着我们去河边看赛龙舟。两岸边早就人山人海,喧天的锣鼓声,雄壮的号子声,整齐的划桨声,鼎沸的人声,都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老人家舀过河里的水给小孩子洗手,洗脸。传说用“龙舟水”洗手,洗脸,小孩子不容易生病。更有调皮的孩子,直接跳入水中,把水洒向岸上的人群,引来一阵惊呼,却每个人的脸上都笑意盈盈……

如今又到端午,才想起有一段时间没回家看父母了。带上孩子,领着老公回家,又见妈妈把粽叶、糯米、五花肉备好,正低头包粽子。挽起袖子,搬上矮凳,坐在妈妈身边一边闲话当年,一边包粽子,耳边似乎传来妈妈的声音:“外婆说,女孩子要多学做事情,不要懒,不要怕辛苦,多会一种手艺,就没人敢欺负你,未来的婆家也会喜欢……”

端午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写于2017-5-29端午前  图片取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