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袭击之后…憎恨与爱


恐怖袭击之后…憎恨与爱_第1张图片
图片/网络

那天晚上,看了《二十二》——是由四川光影深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的一部关于在日军侵华战争中中国幸存的“慰安妇”长篇纪录片,由郭柯执导,二十二位“慰安妇”参与拍摄,也是中国首部获得公映许可的“慰安妇纪录片”[1]。该片以2014年中国内地幸存的22。每晚沾床五分钟就睡的我却陷入浅眠,无数的碎片、无数的场景……沉闷地令人窒息。辗转反侧,索性坐了起来。打开手机,才十二点。

随意翻开了朋友圈,是一位在西班牙留学的朋友一个小时前更新的消息---巴塞罗那拉布朗大街遭受恐怖袭击,死伤不明。突然觉得更加悲伤,想起才出去的半年,几乎每周六都跑去那里上免费的语言课(老师还准备了小吃)。无数次和同学、朋友漫步在那里。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世界图书日(加泰罗尼亚的情人节),那里到处是书和(玫瑰+麦穗)花。连续四年得到的花,我还专门挑了一本西班牙语画册送朋友。

恐怖袭击之后…憎恨与爱_第2张图片

图片/网络

第二天早晨陆续看到国内媒体报道,巴塞罗那17日下午发生货车撞人恐怖袭击事件,距离巴塞罗那不远的海滨城镇坎布里尔斯又发生一起袭击。两起事件共造成14名平民死亡,100多人受伤。据初步统计,死伤者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西班牙《国家报》等媒体报道,西班牙警方透露这一恐怖团伙共有12名成员,除已被击毙的5人和被捕的4人外,目前警方仍在找寻另外3人的下落。4名被捕嫌犯中,有3人来自摩洛哥,他们的年龄在17岁到24岁之间。

恐怖袭击之后…憎恨与爱_第3张图片
图/城市运动会

我应该发点死伤者照片,大家会很同情。可是,这毫无用处。甚至我想有些人看到之后会一笑而过,大部分是事不关己,或者学西班牙人骂一句“Hijos de Puta”(不解释),对恐怖分子有着深深地憎恶。可是憎恶只会让憎恶更加可恶,而并不能消除憎恶。就如我一位好友一直指责的欧洲“难民政策”一样,他认为,或许杜绝一切难民进入才能解决欧洲的恐怖袭击事件。可是,我不那样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平的,更不是公平的。如果这些难民不逃亡,欧洲不接受,那么他们也只能听天由命。

恐怖袭击之后…憎恨与爱_第4张图片
难民图/网络

许多参与恐怖袭击的人并非一定是难民过来的,而是土生土长的“国民”。那是怎样的人,才会如此残暴?如果你在欧洲,他或许是你的邻居、或许是你多年的好友,或许你们昨天还交谈甚欢。当然也有可能是才迁居过来的难民,虽然政府的初衷是好的,难民里面或许99%也只是普通人。然而即便那1%或许也会造成极大的损失和随时制造恐慌。我不想去剖析那一群人,我也无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作为普通人,看到只是那些受难者(他们没有参与战争,或许只是在那里驻足两天的游客而已),这世界公平吗?

恐怖袭击之后…憎恨与爱_第5张图片
巴塞罗那古埃尔公园

对于恐怖袭击,加泰罗尼亚人的选择是“No tenim por”(加泰语,我们不怕)。Guille (在华西班牙人) 说“爱胜过憎恨。”有人误解说这是要去爱恐怖分子,感化他们“回头是岸!”。可是我不这样认为,他说的爱应该是在恐怖的氛围中(主犯并未落网)依然坚持笑对生活,依然充满希望,依然能够敢于去爱自己、爱家人、爱友善的陌生人。比如巴塞的机场罢工(西班牙各类罢工司空见惯)近一个月,恐怖袭击之后,机场立刻恢复工作;比如当晚出租车全免费;成千上万人走出家门默哀……恐怖分子的问题太复杂,不是单纯的“以爱为名”或者“以暴制暴”可以解决的。所以,他们没有缩在“龟壳”,而是拿出了极大的热情应对其他游客,他们还是会对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不管你是亚洲人还是南美人。

如果说恐怖分子离我们太远,那么《二十二》绝对是你知道和看得见的——毕竟电影最近挺“热”。当然其实更多人是回避了,或者主动选择了忽视。

最后,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二十二》里面97岁的韦绍兰。我有时候在想,生命真的脆弱;有时候又发现生命是如此有力量。活着比死去难得多。

我骨子里其实不是那么乐观,也不是不知道这个世界的黑暗。比如不断爆出的毒品、虐童、性暴力……如果你专注你探寻黑暗和记录黑暗,那么有一天,你可能自己也会身陷黑暗,看不到任何出路和希望。只有深刻认识黑暗和光明照见的人性丑恶与善良,才有希望可循。比如巴西摄影师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的《创世纪》。


恐怖袭击之后…憎恨与爱_第6张图片

图/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恐怖袭击之后…憎恨与爱_第7张图片

图/巴斯蒂昂*萨尔加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恐怖袭击之后…憎恨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