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围城》

初中时,到姐姐家串门,

实在闲来无事,摸起一本《围城》,

尝试着去读,

但无奈翻了十几页,便不爱读了,

因为不喜欢方鸿渐这个角色。

因为他怯懦,

遇到自己欣赏的苏文纨,不敢追求,

却反而跟已是有夫之妇的鲍小姐暧昧不明;

还因为他虚伪有余,上进不足,

在德国求学,用的全是丈人的钱,

而且那时自己的未婚妻早已不在人世,

方鸿渐虽在国外未敢造次,

随随便便追求哪个女孩子,

但他内心其实一点都不喜欢自己的未婚妻,

唉,真可怜丈人一家白白供其读书,

这还不算,方鸿渐拿了钱,也没好好读书,

到头来弄个假的博士的学位

骗自己的丈人和父亲。

在那个自己不断被灌输青春期不准谈恋爱,

但又对爱情有着某种好奇的憧憬的年纪,

方鸿渐的表现并未令我满意,

况且那时亲朋好友在自己耳边

絮叨不断的就是要好好学习,

而方鸿渐竟敢随便捏造个博士学位掩人耳目,

当时的自己真的接受不了,

一气之下索性不读了吧。

这一搁置,就是五六年,

直到大学才偶然又想起了那句

“婚姻是一座围城,

外面的人想进去,

里面的人想出来。”

倒是激起了自己的好奇心,

真心想了解婚姻这座围城到底是什么样的;

又知道这是著名翻译家钱钟书先生,

除了译著之外为数不多的作品,

便也静下心来细细地读了这个故事。

方鸿渐最后果然没有跟苏文纨走到一起,

不是苏文纨没有给他机会,

而是他自己发现

原来自己爱的不是这位苏大小姐,

而是苏小姐的妹妹唐晓芙,

读到这儿,

自己反而倒不那么

生他一开始不追求苏小姐的气了,

或许除了敬畏之外,他内心之中也隐隐觉得,

自己内心并不是那么喜欢文纨吧。

方鸿渐喜欢唐晓芙,

喜欢得夜不能寐,食不得安,

而到后来与他结婚的孙柔嘉,

他倒没有那么深的喜欢,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一句话,

感情是易耗品,在一个身上用完了,

等到碰到自己真正适合的人时,

却又什么都没了……

说到最后的婚姻,

方鸿渐娶了温柔恬静的柔嘉,

柔嘉也算是用了很多心思才嫁给了鸿渐吧,

但结婚不是结束,而是故事的开始,

确切地说,应该是操心的开始。

随着故事的进行,

自己是真真看到了结婚的麻烦。

两个家庭的结合,两种习惯的冲突;

柔嘉要对付公公婆婆,

还要在妯娌之间明争暗斗;

鸿渐不得丈人丈母的认可,

受到柔嘉洋姑妈的鄙视;

他们还要在风雨飘摇、

经历战火的大上海,

找工作,买房子……

故事似乎是现代人生活的写照,

或许不管年代有多久远,

家家户户的矛盾总是有所相似吧……

各种压力纷至沓来,

各种窝火等待爆发……

一天又一天,

他们从相敬如宾

到互相小吵小闹,

再到说话伤人,

到最后

他们彼此动手打了对方,

而在这时,

故事戛然而止,

以最后两人的互相伤害为结束,

余味悠长……

其实,钱老文章里描写两人婚姻生活的麻烦,

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看见,

特别是从自己父母身上,

但从来没有

这么细致地看到他们内心真正的心理活动,

这次算是开眼了。

说实话,读完了《围城》,

自己心里有种淡淡的忧愁,

文章里结婚之后,心太累了,

离幸福好像越来越远。

当然,这是上个世纪,

文人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

但还是希望,

两个人在一起应该携手共进步嘛,

懂得让彼此的生活越来越好,

而不是彼此伤害;

还有珍惜现在的单身生活吧,

结婚这座围城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

还是在城外好好享受自己现在的状态,

与此同时也修炼自己,

为将来的入城之战做好准备吧。哈哈。

这次,自己能静下心来读完,

除了有好奇之心之外,

钱老风趣幽默的语言也“功不可没”,

当然文章里也描写了其他几个人物,

笔触幽默辛辣,自己就不细细分析了。

围城,围城,

既是城外之人,

就一切随缘吧,

不着急进城,

享受现在的自由;

也祝愿你我

终有一天入主城内,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却又从未念过突围,

也就再美好不过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围城》)